中美签订锦瑗路借款草合同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12

1909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塔夫脱改变了前任美国*与日本妥协的远东*,企图凭借本国的雄厚经济实力与日本在远东较量。

这位雄心勃勃的新总统在给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以金元代替*弹”的外交*,对远东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在经济上广泛地对外扩张,试图以这种有力的行动一举打入中国东北地区,夺得垂涎已久的利益。

这时的中国,也确是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大好时机。当时的清*正处于权力交接之际,统领清廷数十年的西太后慈禧一死,摄政王载沣对内廷的权力正在做大规模的调整。但是列强的势力咄咄*人,也让新上任的大员们忧心忡忡。

东北是清廷的老巢,如今却被日俄两霸分而食之,而且那虎视眈眈的神色,明摆着是对已吃着的这块肥肉还意犹未尽。

清*苦于无一点对抗的招术,于是只能想着可否凭借别的列强势力,做一点遏制日俄势力的努力。它的办法是:把东北改为普通行省,然后广开商埠,招引别的列强国家势力进入东北,以这样的方法来打破日俄的威*之势。

聪明的美国人看出了清廷的这一步苦心孤诣的棋,正好给了它向东北进发的良机。于是马上派出大员来与清*商谈。很快双方就确定了一个方案,由美国出资结合英国保龄公司,修建由锦州到瑷珲的铁路。

1909年,中国东三省总督锡良、奉天巡抚程德全与美国银行团代表司戴德签订了一个《锦瑷路借款草合同》。

在前几次与日本的较量中屡屡受挫的美国*,这次是下了大决心,非得把日本的垄断打破不可。在得到了中国清*的赞同之后,它又组织发动别的欧洲列强来参与东北之争。

1909年11月6日,美国国务卿诺克斯以备忘录的形式,首先训令美国驻英国大使向英国*提出了诺克斯计划。接着,他在12月14日又训令美国驻日、俄、法、德、中等国的外交使节,把内容基本相同的备忘录,分别送至各驻在国*。

这一计划简单地说,是想贷款给中国,使其购回所有日本和*在东北的铁路,名义上为中国*所有,实际上则由各出资国共同管理。这个计划如能实现,那么美英在东北就可与日俄处于平等地位了。

所以,诺克斯的东北铁路“国际化”或“中立化”,实际上是“美国化”的代名词。为了保证诺克斯计划的实现,美国在提出该备忘录前后,都做了频繁的外交活动。

首先,美国向中国派出一个庞大的银行团,以司戴德为代表,前往中国,欲先把中国*拉拢住。美国的这一方案,应该说是正好合清*的心愿,所以此行并没费太多气力就成功了。

美国又主动去拉拢英国,想借此机会破坏日英同盟。对于日俄这一对昨日冤家,美国又使出分而治之的招术。为了在日俄双方制造矛盾,美国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案有所不同,并分别与日俄举行双边会谈。

对于日本,美国建议它建造锦瑗路,让日本对第二方案感兴趣;对*,美国则提出第一方案,竭力回避*最为敏感的第二方案,并以日本的威胁来吓唬*人,要求美俄共同对付日本。

对于美国人的野心计划,日俄两方却是一眼就看出其中奥秘所在。他们虽然是刚打完仗的对头,可是对于东北这一块大肥肉,却再也容不得“第三者”插足进来。在反对美国锦瑷铁路计划和“中立化”方案的行动中,日本和*采取了共同对敌的方针,于1910年7月签订了日俄《第二次协定》。这一协定的锋芒就是针对美国的。

而英法两国虽然感到美国提出的诺克斯计划对他们确实有利,但为了维持与日俄两国的关系,以对付当时共同的大敌德国,所以也不愿意招致盟国的不满,因而对美国的照会难予支持。

唯一对美国的诺克斯计划表示赞同的是德国。当时的德国,正跟英国在欧洲展开激烈的争夺,它赞同美国计划的用意,却在使美国与日俄的关系恶化,从而把*的注意力从正在酌酿世界大战的欧洲上引开。

一片心血,换来的却是如此可悲的收场,这是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美国的金元外交,虽然可以得到懦弱而贫穷的中国清*的双手赞同,却在老奸巨猾的日、俄、英、法等列强那里难以行得通。当时的世界形势正处于一触即发的大战边缘,在很大程度上,*上的因素已经超过了经济利益。日本利用与英国结盟这一优势,与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相抗争,针对美国在远东缺乏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一明显弱点,敢冒不惜与美国交战的风险而与之角斗,终于又一次把美国人打败了。

诺克斯计划鼓吹“在门户开放和商业机会均等*实施下促进满洲发展”,实际上是想从东北铁路打开缺口,把“门户开放”扩大到资本输出,以金元外交打败主要对手日本,夺得在中国的最大*和经济利益。

虽然诺克斯计划未能实现,但它作为美国在中国推行金元外交的主要措施,作为美国对中国东北的一个未遂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则永远写入了中美的关系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