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58
没有到期的借条不能起诉,但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除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扩展资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九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59
这个问题本质上个诉讼时效问题。民间借贷适用普通诉讼时效,即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出借人没有在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或起诉,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起诉至*,而借款人以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出借人的诉求将不会得到*的支持。在实践中,有很多出借人不能或不愿意起诉、或希望在条件成熟时再起诉等诸多原因,在这样情况下如何规避二年的诉讼时效的*呢?通常的作法是是利用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则来实现。所谓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而重新计算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断没有次数*,以最后一次中断的证据为准,但必须切记的是,诉讼时效不管中断多少次,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不得超过20年。即便是欠条诉讼时效过期,债权人依然可以主张债务人还钱,只是起诉到*后,债务人抗辩的,*会予以败诉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4:59
可以起诉,如果对方延期支付利息之类,可以直接起诉。否则可以适用:借条到期前,如果有理由认为借款人财产状况恶化可能无法还款,可以要求债务人提前还款或者提供担保,如果对方无法满足,则可以起诉。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请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5:00
没有到还款期的借条是能起诉的,但你不一定能胜诉。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判决强制偿还。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5:00
还在约定期内,显然不构成侵权,不能起诉追问民事法第几条规定的,我要到法庭上说
追答债权未到期起诉被驳回
http://news.sina.com.cn/s/2004-07-29/054432280s.shtml
上面链接是一个判例
没找到法条,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