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7:56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用千里马称呼。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的粮食,马夫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资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和平常的马一样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着它嘶叫却不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马夫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
注释
一、解释
1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 辱,辱没 3 之,的 4 奴隶人,仆役。 5 骈(pián):两马并驾 6 骈死,并列而死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 枥,马棚。 9 以,把。 10 一食,吃一顿。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见,同“现”,表现;显现。 19 且:况且,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马鞭,这里是“ 鞭打 "的意思 26 之:指千里马,代词。 27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8 道:正确的方法。 29 食之:饲养它。 30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1 材:同“ 才 ”,才能。 32 鸣:马叫, 33 之:无意义。 34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 执策:拿着马鞭。 36 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7 临:面对。 38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 食 ” 通 “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袛 ” 通 “ 只 ” ,只能。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四、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性。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9:1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石:古音只读shí 。到后来才有dàn的读音。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译文
世上先有了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用千里马称呼。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的粮食,马夫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出色的资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和平常的马一样都不行,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着它嘶叫却不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马夫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
编辑本段注释
一、解释
1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 辱,辱没 3 之,的 4 奴隶人,仆役。 5 骈(pián):两马并驾 6 骈死,并列而死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 枥,马棚。 9 以,把。 10 一食,吃一顿。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见,同“现”,表现;显现。 19 且:况且,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马鞭,这里是“ 鞭打 "的意思 26 之:指千里马,代词。 27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8 道:正确的方法。 29 食之:饲养它。 30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1 材:同“ 才 ”,才能。 32 鸣:马叫, 33 之:无意义。 34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 执策:拿着马鞭。 36 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7 临:面对。 38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 食 ” 通 “ 饲 ”,喂养。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袛 ” 通 “ 只 ” ,只能。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四、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性。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20:4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无限痛惜)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辛辣讽刺)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也可以),它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的成语(褒义的)
马不停蹄 金戈铁马 青梅竹马 龙马精神 老马识途 马到成功 一马当先 天马行空
1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 辱,辱没 3 之,的 4 奴隶人,仆役。 5 骈(pián):两马并驾 6 骈死,并列而死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8 枥,马棚。 9 以,把。 10 一食,吃一顿。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见,同“现”,表现;显现。 19 且:况且,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马鞭,这里是“ 鞭打 "的意思 26 之:指千里马,代词。 27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8 道:正确的方法。 29 食之:饲养它。 30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1 材:同“ 才 ”,才能。 32 鸣:马叫, 33 之:无意义。 34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 执策:拿着马鞭。 36 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37 临:面对。 38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 其:恐怕,大概;表推测语气。
“说”:
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托物寓意
《马说》即谈马、论马。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韩愈名言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7、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马的象征意义
吉祥、忠勇
龙马精神:
比喻人有活力,精神旺盛。
奋斗不止、自强不息
千里马——人才
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
曰“天下无马”的人——浅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1段: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段:总结,讽刺批判统治者的浅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