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热量是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6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9 01:59

草鱼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113大卡(472千焦)。

草鱼亦称“鲩”,鱼纲,鲤科,它与青鱼是比较相近的鱼种,体色则近于鲫鱼的体色,有灰白,草黄和金黄等色。草鱼又称鲩鱼,与青鱼,鳙鱼,鲢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鱼。草鱼以草为食,故北方饲养草鱼也较多。草鱼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边缘为深褐色,胸、腹鳍为灰黄色,侧线平直,肉白嫩,骨刺少,适合切花刀作菊花鱼等造型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3:07

各鱼类热量:

鳕鱼--热量:88 大卡(每100克)

草鱼--热量:113 大卡(每100克)

罗非鱼--热量:98 大卡(每100克)

鳙鱼--热量:100 大卡(每100克)

鲐鱼--热量:155 大卡(每100克)

鲇鱼--热量:103 大卡(每100克)

鲻鱼--热量:105 大卡(每100克)

尽管鱼有很多种,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讲,鱼类的热量和脂肪的确是各种动物肉类里相当低的一类。但,尽管“底子”好,也要看你对它的烹饪方式。
鱼最健康的吃法,是清蒸,这也是最能保留其原味的制作方式。教你一个窍门,清蒸鱼时,在鱼身底下垫两根葱段,既去腥,又造成循环受热,有利于鱼身均衡熟透,而且更显鲜美。

扩展资料

鱼肉的功效:

1、秋冬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2、鱼的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鱼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这是由于鱼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长期过量食用,会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脑溢血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 (鱼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0:25

下列几种常见鱼类的热量:

带鱼热量 1块(80克/块) 106大卡

鲳鱼1块(140克/块) 216大卡

春鱼1块(120克/块) 212大卡

鲽鱼(块) 1块(150克/块) 153大卡

鲽鱼(条) 1条(200克/条) 112大卡

鲑鱼1块(120克/块) 200大卡

夹竹鱼 1条(180克/条) 156大卡

鱿鱼1条(60克/条) 32大卡

鳕鱼1块(100克/块) 70大卡

扩展资料

几种鱼的营养价值:

1.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腹水患者用鲜鲫鱼、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和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能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2.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鲤鱼和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产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3.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助于抗癌。

4.黑鱼: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益肾等功能。黑鱼、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和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5.草鱼: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

6.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作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吃鱼的好处:健脑护心、降脂、高效补钙、养血佳品、防糖尿病和高血压抗氧化、防畸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59

鱼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113大卡(472千焦)。
每100克鱼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5%。

参考资料:更多鱼信息见薄荷网食物库http://www.boohee.com/shiwu/caoyu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51

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下面给予各种鱼类的热量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59

一条鱼的重量大概在300克左右,含有热量400大卡。鱼并不属于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体内之后不会引发脂肪堆积,不会形成肥胖现象。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鱼中的蛋白质、钙离子的含量比较丰富,能够调节体内的离子平衡,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适量的吃一些鱼肉还可以美白皮肤,补充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a,可以改善视疲劳。但是摄入过量容易引发过敏现象,所以建议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慎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