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07
买错股票和买错价位的股票都让人很伤心,就算再好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有被高估时候。买到低估的价格除了能赚分红外,还可以获得股票的差价,但是买进了高估的则只能非常无奈当“股东”。巴菲特买股票也经常去估算一家公司股票的价值,避免花高价钱购买。这次说的不少,那么公司股票的价值到底是怎么估算的呢?下面我就列出几个重点来和你们详细讲讲。进入主题之前,先给大家送上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估值是什么
估值意思就是估算一家公司股票价值大概是多少,如同商人在进货的时候需要计算物品成本,才有办法算出得卖多少钱,需要卖多长时间才可以回本。这与买股票是一样的逻辑,用市面上的价格去买这支股票,究竟多长时间才能让我们回本赚钱等等。不过股票是多种多样的,类似于超市里的货物,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便宜的,哪个是好的。但想估算它们的目前价格有没有购买的价值、有没有收益也是有方法的。
二、怎么给公司做估值
需要参考很多数据才能进行估值,在这里为大家说明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1、市盈率
公式:市盈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收益 ,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请参考一下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
2、PEG
公式:PEG =PE/(净利润增长率*100),当PEG不大于1或更小时,则当前股价正常或被低估,假如是大于1则被高估。
3、市净率
公式:市净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净资产,这种估值方式对于大型或者比较稳定的公司而言是很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也会随之增高。可若是市净率跌破1了,这家公司股价肯定已经跌破净资产,投资者应当注意,不要被骗。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给大家:福耀玻璃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福耀玻璃目前是汽车玻璃行业的巨大龙头公司,各大汽车品牌都会使用它家所生产的玻璃。目前来说会影响它收益的就是汽车行业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那么就从刚刚说的三个标准去估值这家公司如何!
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价为47.6元,预测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约30.24。在20~30为正常,很容易看出,当下的股票价格略微高了些,可是还要以其公司的规模和覆盖率来评价会更好。
②PEG:从盘口信息可以看到福耀玻璃的PE为34.75,再根据公司研报获取到净利润收益率83.5%,可以得到PEG=34.5/(83.5%*100)=约0.41
③市净率:首先打开炒股软件按F10获取每股净资产,结合股价可以得到市净率= 47.6 / 8.9865 =约5.29
三、估值高低的评判要基于多方面
不太明智的选择,是只套公式计算!炒股其实就是炒公司的未来收益,即使公司当下被高估,爆发式的增长在以后可能也是会有的,这也是基金经理们更喜欢白马股的理由。其次,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值成长空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方说如果用上方的估算方法很多大银行绝对是严重被低估,但为什么股价一直上不来呢?最重要原因是它们的成长和市值空间已经接近饱和。更多行业优质分析报告,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除去行业还有以下几点,大家可以瞧一瞧:1、最起码要分析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率;2、掌握未来的战略计划,公司发展上限如何。这就是我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得这么深入,可以直接点击这个链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0:25
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的思想
余亦多:
估值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主观的,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量度
它与物理或数学所追求的"绝对"不同,"价值"是没有绝对量化标准的
我们可以用上帝创造的法则去作为检验科学模型的标准
但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人为的“市场”,是人类创造的法则,而非上帝
所以,以科学的角度去考量金融,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上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估值这件事本质上的悖论
但说到市场实践,我们分早期公司与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一般通用的有三种方法:可比公司估值(就是一般说的comps),可比交易估值(comparabletransactions),以及贴现现金流法(dcf)。但其实每一种方法的人为可控性都极大。
comps:就是在市场上选几家已上市的,业务模式类型相似的公司,然后分析它们的各种财务指标,并用此来贴合需要被估值的公司。财务指标除了我们常用的市盈率(p/e)以外,还包括p/sales,ev/ebitda,ev/ebit等等。但这里面的人为可操作性很大
首先,我究竟选取哪种指标来估值。在市盈率所取得估值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可以回头选择ev/ebitda。在很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佳的互联网公司,我可以去选择活跃用户数,payperclick等等。而且,请相信banker自说成理,合理化估值的“科学化”过程的能力
第二,市场上有很多可选公司,我究竟选哪几家公司作可比公司能够达到我希望的估值范围
第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每个公司的财务结构必然有不同,我可以因为这种结构的不同,对于被估值公司作出相应的“调整”
comparabletransactions:就是根据以前发生过的同类型可比公司被收购时给出的估值来定价。也是考虑收购交易发生时的财务指标,如p/e,ev/ebitda等。但因为收购时,一般会给出溢价,所以按照可比交易给公司估值一般会偏高。可比交易一般m&a里面用得比较多,ipo用得很少
这里面可玩的猫腻也很多,比如选哪些交易,不选哪些。用哪些财务指标,不用哪些......等等
dcf:这个作一个对公司未来几年盈利的预估模型。当然,要做预估,自然需要各种假设,比如每年销售增长到底是3%还是5%,毛利率到底是前三年保持一直,还是前五年保持一致
在一个一切以假设条件作为基础的模型中,可人为操作的猫腻实在是数不胜数,于是,这种模型的不稳定性连最能自欺欺人的banker很多时候也看不下去,所以大家在实际中用它,或者以它来做判断的时候其实很少。
当然,根据行业不同或者交易形式不同,常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比如房地产公司,尤其是reit,就会经常用到nav。而传统行业的公司,用p/e较多。如果我要作一个lbo,可能dcf会是我更看重的指标。如果作破产重组,那用的方法更多是在损益表上下工夫,与上述方法关系就不大了。
初创公司
我一直觉得对初创公司来讲,所有的对于某个特定数字的“合理化”的过程,来源还是那个拍拍脑袋出来的数字......
总而言之,很多人在为一个公司估值之前,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估价范围了,其它的所谓计算,不过是一个“逆推”,而非“发现”的过程。这些不同的估值方法,不过是用来贴合最初那个估价范围的工具而已,并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