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不可思议。
所谓“后面”,即非后面,是名后面。
佛教所说的证是现量的证,而你要别人告诉你“后面”,别人必须用语言,概念,逻辑,比喻等手段来达成,而这些手段都是比量的方法,比量永远只是方法,而不是对象。比如,杯子是什么,我们能说它是圆的,玻璃做的,能装水等,但这些都只是对杯子的描述,并不是杯子本身,最好的加法是你亲自拿一下,就知道什么是杯子了!亲自拿一下就是现量,描述就是比量!
至于如何去证,方法多如牛毛。八万四千法门。唯识法相、止观,念佛,念咒,苦行,六度万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4
所谓皈依 一意 回头 转身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断恶行善
二意 依靠之意,依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
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自性三宝 皈依佛 觉而不迷 ,皈依就我个人来看,说有西方极乐这个说法我很好奇,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佛有相,即非阿弥陀佛。那么由此来看,佛本无相,又怎么会给自己造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的相来居住呢?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也好,佛祖法相也好,具是人为了私欲而给佛的一个相,而佛成佛之时发愿与天地,身具大慈悲,因而留世间形象以渡化世人。
真正学佛修佛的人是不会考虑有没有西方极乐的,原因很简单,幻想有西方极乐的人心中还有贪念——贪自己能不能去西方极乐的念,即使是做善事,也带有一份功利性,并非出自本愿,这就对于修行有了很大的阻碍,用观世音菩萨来做个比对:观世音菩萨为救要被虎吃掉的人而耽误了成佛,这在很多人都会惋惜,可是菩萨呢,却觉得发自本愿的无限欢喜,这就是最大的区别,也就是佛说的:一念善即到彼岸,一念恶又回此岸。
所以真的修佛的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善念念,念念善,至于死后的事情,放下吧,由他去。须知“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法 正而不邪 ,皈依僧 净而不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4
就好像你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博士拿到博士学位后做什么?小学生不一定能做博士能做的事,但是博士可以做博士以下的所有事。
茶道,兵道,商道,医道,王道,盗亦有道,处处是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修道方法很多,但是证道只有一条路,向“内”求。不过,没有修道的基础,很难找到向内的方向,各种佛法就像是一张地图或者说明书。根据你的根器,适合选择不同的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5
证道前,与证道后,都是我们对世间的直观感受,心经里的,不垢不净,是指我们的心对净不起心动念,对垢也不起心动念,在修道的初级阶段的人先修摄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45
要证道就是要证悟空性,这个 过程是要自己努力去修出来的,很艰难。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必须有师傅带领你入佛门,自己不能盲修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