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1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6 19:12
一座约300平方米的寺庙花了5亿多元重修?近日,市民王先生报料。这里面有什么玄机?记者走访得知,原来,这“高昂”的重修费,只是因为当时的通货膨胀。
“许志北首倡乐捐3000万元,许志慨乐捐1500万元……”近日,记者在王先生的带领下,来到晋江龙湖镇梧坑村观音宫。这是一座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的寺庙,看起来与普通的寺庙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王先生的指引下,记者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只见一块嵌在寺庙大门旁边墙上的青石板,整整齐齐记载着1948年时的“重修本寺乐捐芳名”。记者注意到,名单里总共有45个人,许志北捐款最多,为3000万元,捐款最少的也有10万元。45个人总共出资逾5.33亿元,重修了这座寺庙。据该寺庙负责人许先生介绍,该寺庙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为何寺庙的重修费这么高?泉州学研究所林少川所长表示,20世纪20年代末与30年代初,实行法币,规定几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的全国统一流通货币,简称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物价疯狂上涨。
林少川介绍,新中国成立前法币100元可购买的物品分别为: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可买1头牛,1941年可买1头猪,1943年可买1只鸡,1945年可买1条鱼,1946年可买1个鸡蛋,到1948年则连1盒火柴都买不起了。新中国成立后,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党于1955年3月1日发行了新人民币,收回当时的旧币,1万元换1元。因此当时重修的5亿多元相当于1955年的5万多元,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20
法币最开始是蛮值钱的!之后才一路贬值的。
这期间发生了不少的事件……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一路雪崩(直到台儿庄战役),这就意味着税收系统大面积缩水;
在国统区日益缩小的同时,沦陷区禁用法币;各省军阀,以及共区亦发行了自己的货币;1942年国统区自己也发行了关金券,这就意味着法币发行额即便不变,流通区域也在进一步快速压缩,钱不值钱。
客观上日和日伪主动挑起货币战,这令全球基本没有任何一个货币独善其身。不通胀的货币是不存在的。
抗战胜利后,统一货币的进程中,国党错误估计了占领地的交换比率,原本最多1:80的比例硬搞出了1:200,这造成了旧沦陷区变相经济掠夺以及更为恶劣的通膨和经济混乱
理论上生产力高的农村物资及时涌入城市,完成物资交换,可以一定程度消弭通膨。然而共占区多为农村,国党还对各根据地经济封锁,终令物资交换这条路也化为泡影。
所以,法币逐渐钱不值钱,丧失储存和交换手段,是5个因素依次累加的,前3个不能归咎于任何人,非要归咎就该问发起战争的人。但第4和5个因素,就应该指出国民*调整货币能力太差了,这才造成了后期的法币才不值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7:38
刚开始的时候法币购买力还行,因为战争原因,大量发行货币,通货膨胀,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崩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13
*时期钱币种类:
1、大洋(现大洋),即银元,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
北洋*于*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了《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根据这一条例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图六)。袁币成色为银%、铜11%,这种新银元制作精良,重量、成色也都能遵守《国币条例》之规定,即一枚银元,其实际重量、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均不逾3‰,所以发行以后,人民乐为行使,不论通商口岸及内地,均能顺利通行。到1915年8月,就在上海取代了龙洋的地位。
2、法币,中华*时期国民*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国、交通三行无*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3、关金券 。*31年4月至37年8月发行,关金券1元合法币20元,与法币同时流通。
4、金圆券。*37年8月起流通,金圆券1元收兑法币300万元。
5、抗日根据地、区。淮南银行票券。淮北地方银号券。大江银行票券。华中币。中州币。北海币。
6、一些地方*发行的货币,还有一些外国钱币,荷兰“马剑洋”、葡萄牙“十字”、奥地利“双鹰”、墨西哥“鹰洋”。云南的半开银元等等。
7、日伪占领区。军用票。华兴券。中储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04
看你有没有遇到别人搜价格高的吧,有些人就不要买,有些人就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