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8:38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 (原属扬州)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6岁随父读书,16岁从本乡陆震学词,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24岁中秀才,26岁设塾于兴化竹泓镇,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是故,当时济南朱青雷为板桥刻“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一印,乾隆三十年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年73岁,葬于城东之管阮庄(今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
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生前自编《诗钞》、《词钞》、《小唱》、《家书》,友人为之辑《题画》。今见其文学作品有诗一千余首,词一百余首,曲十余首,对联一百余副,书信一百余封,序跋、判词、碑记、横披数百件,现存书画近千幅。
清张维屏《松轩随笔》评:“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清蒋宝龄《墨林今话》:“板桥书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极瘦硬之致,亦间以画法行之。”板桥认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划者,绝不刻划,及真刻划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论述明清文艺思潮时认为,“郑板桥、黄瘿瓢、金冬心、李复堂、罗两峰等人直接为晚清和现代画家从任伯年、吴昌硕到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开辟了道路,这正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为晚清小说作先导一样。”板桥自云:“诗词不屑作熟语”,他诗近香山、放翁,有魏晋风骨。板桥《道情》,化用王维、白居易诗句,向人们展示出一幅清虚空灵的画面,犹如一幅山水画长卷。《道情十首》代表了清代道情体散曲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