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0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5:58

疳积是中医的一个诊断名词,多见于婴幼儿,包括疳证与积滞两部分。

积滞又称食滞或食积,是由于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所引起;疳证因积滞日久,耗伤气血所致,故有“积为疳之母”之说。实际上积滞是病的早期,以实为主;而疳是病的后期,是积滞发展的结果,以虚为主。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为疳积。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以及其它虫积、慢性病等均可损伤脾胃。脾胃失调则升降失职,致水谷不化,停滞中焦,而为积滞。

本病主要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大便恶臭及呕吐等临床表现,病程长时可发生营养不良。古人将疳证又分为:心疳,表现为心悸不安、咬牙等;肝疳,指易怒爱哭;肺疳,指有咳喘、痰鸣;虫疳,指肠寄生虫病;疳肿,指腹部肿胀、皮下水肿等多种表现。常见类型如下:(1)乳食积滞。多见于喂奶婴儿。表现呕吐奶块及食物、食欲不好、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烦躁、腹痛、腹胀、低热等。治疗以消食化滞,佐以和中,常用保和丸。

(2)积滞内热。表现食欲不佳、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尿黄便结。治则以清热化滞,常用保和丸加地骨皮等。

(3)脾虚夹滞。表现恶心、呕吐、腹痛喜按、食欲不好、面黄。治则以健脾益气,佐以消导,常用异功散与保合丸合方加减。

(4)脾胃虚弱。是疳证的一种表现。表现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食欲不好、便溏、好哭、精神萎靡。治则以健脾益气,常服异功散加鸡内金、麦芽等。

(5)脾肾阳虚。多见于营养不良、消瘦、面黄或苍白、嗜睡、肢冷。治则以温补脾肾,常用方剂是附子理中汤。

除以上方剂外,临床常用捏脊疗法。捏脊时应注意避免受凉,勿在饱食后进行,每日1次,连续5~7日为1疗程。间隔3~5日开始第2疗程。如病情不见好转,应及时找医生就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