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6:20
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在魏国被杀。
扩展资料: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赵氏,其名失考,战国末期秦国太子,秦昭襄王的长子,秦孝文王的哥哥。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
《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
《秦史》作者是20世纪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蘧常先生(1900年-19年)。本书是一部记载秦朝(包括秦国)历史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6纪(本纪)、4表、8考和35列传,共53卷。始作於1926年,前后经历50年。
《秦史》作始于1926年,历经50年,由家人协助从诸史书中收集有关秦代的史料。据作者自序,此书己重撰3次,初稿於战祸中被毁或遗失,二稿为红卫兵所撕毁,三稿则因作者年事己高,且妻子病逝,己无心力撰写完毕。死后由其子及学生整理完成。至今仅成四十七卷,尚待继续完成。
本书共有6纪4表8考35列传共53卷,外加上1篇自序,其中纪传及1表己完成,而3表5考缺,2考未完,1考残缺,1自序佚。本书所引用的史料相当多,引用了很多后人的注解考证。2000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作者自序:中更丧乱,稿凡再毁,故前后乃至三纂。每纂皆欲于前史旧例有所刷新,然终不能尽。垂老又加刊改,前后盖五十年矣。兹标举体例于左:
一、《秦史》自古无作者,窃不自揆,谬欲补正史之缺,故一循班氏断代史*。其取史策,亦大有增删改作焉。
二、此书承父命而作。父治刑名学,曾着商、韩新传。援班书列其父彪作例,亦采直、韩两传入书中而补论焉。
三、意在无征不信,所取故籍,皆注出处。凡所引为原文者,出书与篇名;有更改者,则曰据某书某篇。
四、凡所更改原文,或正其讹讹,或易以今义今字,或便于行文。其正讹伪,多取前人说,如《史记志疑》、《读书杂志》等,为简括计,不复出书名。
五、前史多歧或误,于斯取去,不能无说。加注于下,前人无之,然《班志》《艺文》,已见滥觞。
六、凡立传,具一技之长有利于人民者,亦着之。
七、凡涉神怪或诬罔者,皆所不取。
八、凡属前史五行者类所不取,惟涉天异、地美者,则散入世纪与本纪中。
九、*者非秦之所得而臣,故系之列传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嬴倬 百度百科 秦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38
《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中有一个情节:范雎当政后,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离秦国最近的是韩魏,要攻韩魏则赵国往往会掣肘,为了解除赵国的这一掣肘隐患,提出先与韩魏议和,派太子赢倬去魏国当人质,稳住韩魏后攻赵,建议被秦昭襄王采纳,秦昭襄王亲自和赢倬交谈,赢倬没有和芈八子告别就去了魏国当人质,秦国立即发兵攻赵,与赵国在阏与相持。
赵国君臣商量,派平原君去魏国联合魏国抗秦,魏安釐王惧秦,不敢答应赵国的合纵要求,平原君在信陵君府上听说秦太子赢倬在魏国,就亲自带人去杀了赢倬,*得魏安釐王不得不与秦国绝交,与赵国联合。赵国又起用赵奢拒秦,结果阏与一战,秦国大败。隔一年,魏国把秦太子赢倬归葬秦国。
《大秦帝国》对赢倬之死的演绎得有明显的漏洞,由于正史缺乏有效的证据资料,赢倬之死原因语焉不详,但笔者以为绝不可能死于平原君之手。结合正史,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赢倬不可能死于平原君之手,否则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咸阳之所以说赢倬不可能死于平原君之手,是因为在赢倬归葬秦国的第三年,即秦昭襄王42年,秦王为了替范雎报仇,要求魏国送魏齐的人头来,魏齐吓得辞相逃到了赵国平原君府上,秦王又写信给平原君,邀他到咸阳畅饮十日,平原君斗胆去了咸阳,结果被软禁。秦王要求赵国用魏齐的人头来换平原君,魏齐吓得又跑回魏国,还拐跑了赵国相国虞卿。
秦昭襄王为了帮范雎报仇,追杀魏齐
试想一下,如果赢倬真的死于平原君之手,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去咸阳送死。就好像你借了别人的钱,债主天天找你要债,你吓得躲起来了。突然有一天,债主发信息给你,说有个聚会请你出席,准备了茅台和上等酒席,请你一定光临,你敢去吗?去了不就自投罗网了吗?
欠钱况且如此,更何况欠的又是一条人命,这条人命还不是普通人的命,而是秦国太子、未来的国家储君的命,如果平原君真的杀了赢倬,去了秦国不被碎尸万段才怪!
更何况,秦王邀请平原君去秦国,是帮范雎要魏齐人头的。一个臣下的仇人,秦王都愿意动用国家力量报仇,更何况自己的儿子,赢稷怎么可能放过凶手?
《史记》里,秦王与平原君相见数日,只字未提太子被杀与平原君有关一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原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原与君为十日之饮。”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
也许您会说,两国之争,不斩来使,平原君是以赵国使者入秦,秦国不能杀。
那么,你再仔细看《史记》,秦昭襄王下帖子请的平原君,希望与平原君结为布衣之交,平原君根本就不是赵国使节,所以不存在不斩来使一说。
另外,即使平原者是赵国使节,秦国照样可以不顾外交礼节欺之辱之,甚至执而杀之。别说一个平原君,就是楚怀王芈槐,秦昭襄王照样可以把他诓到武关,然后软禁起来,一直幽禁到死,才把遗体归葬楚国,楚国能奈秦国何?
因此,平原君绝不可能是杀害赢倬的凶手,否则,秦昭襄王不会客气地请平原君来秦国,而是会倾举国之力灭赵,长平之战必将提前打响。
二、魏国也不敢杀秦太子,否则定被秦国猛烈报复秦太子赢倬既然不可能是平原君所杀,那么难道是魏国杀的?魏国撕票?
仔细分析一下,魏国既不敢杀,更没必要杀赢倬。主要原因是:
首先,魏国杀秦太子相当于对秦国宣战,魏国没那个胆量。
秦国太子相当于秦国未来的储君,在秦国的地位是二把手,无缘无故被杀,相当于是对秦国宣战,必将引来秦国灭国之战。
具体可以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秦王政20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那时秦国刚打下赵国,本来燕国并不在立即灭国之列,应该先灭魏,结果因为荆轲刺秦王事件,嬴政以满腔怒火提前对燕国发起灭国之战,不仅要了太子丹的命,也把燕国打残了。
因此,谋杀秦太子相当于对秦宣战的行为,胆小的魏安釐王没那个胆量下手。
其次,活人质才有要挟秦国的价值,人质死了就没有约束力了,更无价值。
人质的价值在于要挟与约束,让送人质的国家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人质一旦被撕票死了,那么,其约束力就失去了,送人质的国家没有约束力,就会毫无顾忌地揍你打你,甚至疯狂报复,让你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看的警匪片,有许多绑架的情节,如果人质在绑匪手里,那么家属就会有所顾忌,甚至连警都不敢报,想方设法地乖乖地献上赎金。而如果一旦知道人质被撕票,那还有什么顾忌的,直接报警,等待绑匪的不是*战就是末日。
魏安釐王虽然胆小,但还不至于笨到这般程度,因此断然不会撕票的。
其三,魏国没有任何撕票的理由。
根据《史记》记载,秦太子质魏的时候,两国无战事,实在不知道魏国有何必要撕票!
《史记.魏世家》:(魏安釐王)九年,秦拔我怀。十年,秦太子外质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根据《史记.魏世家》记载,秦太子于魏安釐王十年质于魏,当年就死在魏国。前一年秦国有攻魏行动,后一年也有攻魏行动,秦太子质魏当年并没有攻魏行动,魏国为什么撕票?
《史记.秦本纪》:三十八年,中更胡攻赵阏与,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在秦太子归葬前的一两年,秦国没有攻魏行动。
《秦本纪》和《魏世家》记载虽然小有不同,但至少在秦太子质魏的当年,秦国没有攻魏行动,那么魏国有什么理由撕票呢?
秦太子质魏当年秦国无攻魏行动,如果因为合纵而杀死秦太子,那么就更愚蠢,因为在秦国没有攻魏的情况下,合纵有利于别国,魏国不可能为了别国的利益而让自己担上天大的风险。所以,魏国没有理由杀死秦太子。
三、赢倬死后秦昭襄王很平静,大概率是病死赢倬质魏,既是秦国的外交需要,也是赢倬自己惹祸上身。
《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里描述,秦国因为要攻赵,为了让魏国按兵不动,因此才质太子于魏。
从正史来看,特别是《秦本纪》描述来看,秦国当时确实在攻赵,秦赵之间发生了阏与之战,秦太子质魏以换取魏国按兵不动,是合理的,《大秦帝国》的描写符合历史真实。
秦王赢稷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一定要送太子去当人质呢?赢稷当年也去燕国当过人质,但当时他并不是太子啊?
秦太子被送去当人质,一来是要显示秦国与魏国修好的诚意,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大秦帝国》描述的那样,赢倬在秦王赢稷“除三贵”的行动中站错了队,支持宣太后芈八子、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等,被赢稷借故送到魏国,以清除“除三贵”的障碍。
当然,史记里说的不是“三贵”,而是“五贵”,除了宣太后芈八子、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还有泾阳君赢芾、高陵君赢悝。
作为秦国的太子,在关键时刻应该与父王同心,结果赢倬却与“五贵”一个鼻孔出气,也难怪赢稷要送他去魏国当人质。
赢倬质魏当年就死在魏国,尸体归葬秦国后,秦国也没什么大的反应,秦王赢稷也很平静,没有对魏国大规模动武,由此可见,嬴稷对太子的死是能够接受的,这说明秦太子不是被谋杀,大概率就是病死。
虽然赢倬归葬秦国第二年,秦国又攻打魏国,夺了两个小城,这些行为只不过是张仪蚕食战略的延续,而不是对魏国的报复。
综上分析,秦太子赢倬质魏当年死在魏国,大概率是病死的,而不是死于魏国的谋杀,更不可能死于平原君的谋杀。因为如果真是死于平原君之手,魏国一定会把责任推给平原君,那么秦国一定会对赵国大举用兵,即使不用兵,把平原君骗到咸阳,也断然不会放回平原君的。《大秦帝国》把秦太子之死归咎于平原君,在逻辑上就是个大BUG。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13
秦简公嬴悼子(公元前429年─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秦简公在*、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子秦惠公继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1:04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怎么死的,不过他确实是在魏国做人质死在魏国的,《大秦帝国三》中写到信陵君赵胜窃符救赵,一并杀死倬太子,让魏国骑虎难下,只能出兵助赵国,从背后配合前方赵军(当时赵国主帅是赵奢,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之父),两面夹击,让秦军大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3:12
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在魏国被杀。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赵氏,其名失考,战国末期秦国太子,秦昭襄王的长子,秦孝文王的哥哥。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