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2:00
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答: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 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 (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 (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 (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洪水灾害
(1)暴雨灾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震灾害
(1)构造地震; (2)陷落地震; (3)矿山地震; (4)水库地震等;
农作物生物灾害
(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 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 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 (4)鼠害。
森林生物灾害
(1)森林病害:2918种; (2)森林虫害:5020种; (3)森林鼠害:160余种。
森林火灾
由于高温引发的森林火灾。 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灾害主要有7大类:
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 (一)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对矿山的危害; (二) 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坡速度、滑坡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动能有关。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雨、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 (三) 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按崩塌体物质的组成,崩塌可分为土甭和岩崩两大类。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四)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于长期干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地壳变形现象。 (五)地震。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洪涝及其它灾害
(一) 雨涝。雨涝是指大范围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山洪暴发,江河水位陡涨,洪水泛滥,致使农田、房舍、人畜及交通设施等遭到淹没的洪涝灾害,以及低地积水难排,造成作物减产失收的渍涝灾害。 (二) 洪水。洪水灾害是指水流脱离水道或人工的*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三) 凌汛灾害。凌汛灾害是因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江河水位明显上涨并引起灾害的现象。 (四) 地震灾害。地震水灾是指因地震而诱发的滑坡堵塞河流或震垮堤坝造成的洪水灾害。
大风灾害
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大风的危害: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根据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归纳为机械损伤、风蚀、生理危害、影响农牧业生产活动等几个方面。台风在大风危害中的破坏力最为突出。
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江宝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一)冰雹的概念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二)冰雹的危害 根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将雹害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 (三)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 1、多雹区: 青藏高原多雹区、北方多雹区、南方多雹区。 2、少雹区: 我国的少雹区主要分布在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 3、冰雹的时间分布特征: 我国降雹集中的季节主要是春夏季早秋时期。 根据各地降雹季节的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春季多雹型、夏季多雹型、春末夏初多雹型、双峰型。 降雹日变化主要有几种类型:午后多雹型;夜雹型;中午多雹型;多峰型等。 (四)冰雹的强度特征 降雹范围大小,冰雹的大小及重量,降雹持续时间及堆积厚度。 (五)冰雹的预测和防御 1、冰雹是比较难以预报的灾害性天气,气象台以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监测和天气图等大量实时气象信息对冰雹天气进行追踪和外推预报。民间也有许多预报经验,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风,夏季多冰雹”“乌云宝塔形,下边泛红云,冰雹到眼前”等,总结起来预测的方法有六点: (1)感冷热;(2)辨风向“不刮东风不天潮,不刮南风不下雹”;(3)看云色;(4)听雷声;(5)识闪电;(6)观物象。 2、冰雹的防御: (1) 避雹;(2)防雹;(3)抗雹;(4)消雹 避雹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后三项则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消雹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冰雹来时的应对: (1) 得知有关冰雹的天气预报,应将人畜及室外的物品都转移到安全地带。 (2) 冰雹来时尽量不要外出,不得已要出门时,应注意保护头、面部。 (3) 若冰雹来时你正在室外,应马上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好是坚固的建筑物。 (4) 若你正在驾驶汽车,或在车内,应立即将车停在可以躲避的地方,切不可贸然前行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5) 有时,冰雹会伴有狂风暴雨,需特别注意预防及躲避。
海洋灾害
(一) 风暴潮。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 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二) 灾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叫灾害性海浪。 灾害性海浪的形成:由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等天气系统引起并在强风作用下形成的。 灾害性海浪按天气系统类型:冷高压型(也称寒潮型);台风型;气旋型;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 (三) 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区域是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 海冰造成的灾害。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或撞坏船舶造成重大海难;阻碍船舶航行,损坏螺旋桨或船体,并实施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运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还是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海冰灾害主要出现特点: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四) 海啸。海啸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的由于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灾害。 海啸形成的条件: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公里至50公里;震级一般在里氏震级的6.5以上;必须有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海啸的危害:海啸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向岸行进的“水墙”,并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还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对人类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五) 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地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值,引起一定范围内在一段时间中的海水变色现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外排泄或死亡后分解的粘液,翻盖海洋动物滤食和呼吸,从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后造成鱼、虾、贝类等中毒死亡。有的还会使脊椎动物和人类在食用后中毒死亡;在以下几节中,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危害面积大的自然灾害进行介绍,同时介绍一些防灾救灾的措施。
其他灾害
除了地震、洪水、台风、瘟疫等灾害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乃至威胁我们的生命以外,我们对雷电、大雾、冰雹等其他灾害也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范能力。 雷电 (一)雷电的形成 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称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某些物体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摄氏两万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预防雷击的措施 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行闪电穿堂入室。 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4、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作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防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当事人的水平能间距离下降到1000米以下时,就称雾。雾有等级之分,能间距离小于1000米大于500米时称为轻雾;能见距离不足500米时称为大雾;能见距离不足200米时称为浓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它们主要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答: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