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冰是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7:00

古代在夏天使用的冰块,都是古人在冬天的时候冷藏得来的。
这一做法 称之为藏冰。
其实 并不复杂。
冬天 溪水结成冰时,根据一定的尺寸,开凿这些冰块。然后掩藏与地洞之中。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厚厚的土,防止空气进入。等到来年夏天,再把这些冰取出来。
曾经有考古学家 在秦陵发现一个冰窖,其可以储藏的冰块数量达到了190多立方。
由于这个办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 古代只有帝皇和富豪人家才有机会使用冰块消暑。
望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7:01

你好,

皇帝为了到夏天驱暑纳凉,便命人在每年的入冬时制作大量的冰块,以便在第二年的夏天使用,当时有一些人专门是*的,他们都是在京城的一些普通老百姓,当时这些人归内务府管辖。制作这冰的工艺是,取水后在一个特定的巨大容器内冻成冰取出。然后用草包一类的东西包裹起来,草包起隔热的作用,在窖藏,这个冰窖大约有四至五米深。窖口最后封闭使冰在地下处于恒温保存状态。直到来年盛夏时在打开取出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你的采纳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7:01

有专门的藏冰的冰洞,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藏冰窖了,古人很聪明的。

这个中国史上最早的冷饮,当时还有专人掌管,在周朝时称之为“凌人”。“重庆晚报”根据典故指出,“凌人”在西周时期更成为朝廷中的一员,专门负责冷饮的制作,足以说明当时冷饮的珍贵。

古代甚至还有“冰厨”,就如同当今的空调间,“吴越春秋”中就记载越王勾践出游时食宿於冰厨。不过当时要制成一间空调间,耗用人力和冰量可想而知。

唐代出现了“冰商”,开始将冰当成商品来卖,不过这些冰商认钱不认人,有时反而弄巧成拙。

“唐摭言”就记载,冰商在街头卖冰,路人热不可耐都想一食为快,但冰商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哄抬冰价,路人买不起都走了。没一会儿,冰都融化了,冰商赔了本,钱也没赚到。

冷饮到了宋代有了新的突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7:02

冬天把冰藏于地窖,夏天用冰箱运出。其实我国古代就用冰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冰箱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盛放天然冰,制冷食的青铜器――鉴。《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馐,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郑玄注云:“鉴,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暑气。”由此看出,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
《吴越春秋》上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后来又称之为“冷宫”。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仅存一对木制的掐丝珐琅冰箱,是1985年由陆仪女士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本是宫中旧物,清末流出宫外,被陆女士的父亲以重金从天津某古玩店购出,历尽艰难保存了下来。
这对木胎珐琅冰箱通体掐丝,每件箱重102公斤;座重21公斤;箱高45厘米;做工精细色彩华丽。盖面及箱体外满饰缠枝花,口沿饰回纹,盖沿外侧有“大清乾隆御制”款识。红木座老虎爪,嵌珐琅片、包角,可以说是冰箱工艺中的珍品。

今天博主展示的是安徽佛光工艺公司历经两年制作的铸胎掐丝珐琅铜*箱,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一台铸胎掐丝珐琅铜*箱。
详情查看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4549&type=blog&itemid=46135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07:03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冰的熔化热是3.35×10^5J/kg。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水在低温下凝结为冰(一般在零度以下形成冰,如果水里杂质多的话零度也能结冰),或在相当高的高压的情况下也可形成温度很高的热冰。当水在低于0度以下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