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9:40
“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民谣广泛流传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历史的风雨早已冲淡了人们关于祖先的记忆,却忘不却先辈来时的地方——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大槐树下的移民潮洪洞县从唐宋时就建有驿站,驿站旁有一座古刹,叫广济寺。广济寺建于唐朝,到明朝时已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寺旁有一株古槐,相传是汉朝所植。明初规模浩大的移民,就是从这里集合出发,走向神州大地。
明初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当然,规模如此浩大的移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载,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
明朝组织的移民,事实上并不都是洪洞人,还有来自太原府及泽、潞等州的民众。但是,洪洞县所在的平阳府是山西输出人口最多的地方,而洪洞又是其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县。
电视剧《大槐树》
据成化《山西通志》记载,输出移民的太原府、平阳府及汾、沁、辽、潞、泽等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共有6万余户,而平阳府有2万余户,占1/3强,成为当之无愧的移民担当。
为什么要在洪洞县集合呢?因洪洞县交通便利,“其始为城者,适当大路津要,骅骖之所奔驰,商旅之所往来,轮蹄之声昼夜不绝”(乔逢辰《惠远桥记》)。正是由于洪洞拥有四通八达的古驿道,才成为明朝官府组织移民的首选。
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乡土情怀,就像基因一样镌刻在人们的血脉之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移民不是伴随着离人泪的。明朝组织的移民,都被集中到大槐树下集合,当他们回首与故乡作最后的告别时,看到的就是大槐树,和水鸟老鹳在树上搭的窝。
大槐树移民后裔分布在11个省(市)的227个县,遍布神州大地。如今,越来越多的移民后裔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触摸先辈的痕迹。
大槐树组织万人祭祖大典
有一个流传以久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的小趾的指甲是复形的,上面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如果你的小趾指甲不是复形的,那你一定不是大槐树移民后裔。“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脱下鞋子,“验明正身”吧。
二、今天的大槐树还是当时的大槐树吗?当我们寻根洪洞,所看到的大槐树,其实已经是汉槐的第三代了。
第一代大槐树是汉朝所植,历经千年风雨,到明初仍然生机盎然,冠如华盖,繁荫数亩。据《洪洞县志》记载:其“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汾河滩上的水鸟老鹳在古槐上构巢,经年累月,树上的老鹳窝越来越多,成为洪洞县的一大奇观。
明初,民众就是从这株古槐下集合,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这株汉槐见证了每一个人离开家乡时的不舍,同时也为人们守护着背不走的故乡。
后来,这株汉槐连同广济寺都被汾水冲毁,并在明朝末年就干枯了。
幸好,大槐树东边又同根孳生出第二代大槐树,历经400多年光阴流转,到后才逐渐干枯。
1974年,二代大槐树被飓风吹到,洪洞县*拨专款整修,将大槐树重新树立起来,1999年采取了防腐措施,作为迁民的见证。
在第二代大槐树北旁又同根孳生出第三代大槐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今已亭亭如盖矣。大槐树生生不息,以其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根祖文化,凝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交响乐《古槐寻根》
三、大槐树遗址何时修建?如今,当我们前往洪洞县明代移民遗址寻根问祖时,不要忘了当初倡议、筹建明代移民遗址和大槐树古迹的的平凡人。
清末,洪洞县贾村的景大启在山东曹州任散州官,当地人得知他是洪洞人,备感亲切,都说自己也是从大槐树老鹳窝迁来的。洪洞人刘子林在山东长山县做官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两个人于是商量,萌生筹建古大槐树古迹之意。他们在山东筹集了390多两,寄回洪洞托人筹建。第二年,从河南杞县告老还乡的洪洞人贺柏寿,谈到在河南时也有此感,于是回乡后积极筹建移民古迹。
1911年,辛亥*爆发,山西也组织了*军。袁世凯派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的*军,卢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如洪洞北面的赵县,“一律被抢,不余一家,不遗一物”。
卢军到了洪洞大槐树,仍有“半天不点名”之令,意思说大家还可以继续抢啊。但卢军士卒大都是冀、鲁、豫籍,他们都说回到大槐树就是回到家了,非但不抢掠,还将在别处抢到的钱财供施于大槐树。凭着这棵大槐树,洪洞人民才免遭浩劫。
正是由于以上历史原因,大槐树移民古迹才得以修建。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大槐树古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史君说元末明初战争的浩劫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共同促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移民活动,同时也创造了凝聚着国人信仰的大槐树根祖文化。明初移民后裔如今遍布神州大地,无论在哪里,只要提起大槐树,就有了回家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