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38
主要原因:盲目自大,封建帝制阻碍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脚步。
当西方列强通过工业*迅速走上富强道路的时候,我们封建统治者却人自恃天朝
上国物产丰富,根本没有必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当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要向外国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技术,并以此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但是就是这样一场可能促使中国走向科学大国的运动却也遭受到了异常顽固的阻挠。
顽固派们说西方蛮夷的技术会破坏我天朝上国的纯正性,从来都是外国学习我们,哪有我们去屈身学习他们的道理。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还坚持“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乱夏”。盲目自大,封建保守的统治阶级不仅使得中国不向外国学习,而且还隔断了外国与中国的交流。当西欧近代科技不断发展,各国不断交流,相互汲取成果不断创新发展的时候,固步自封的中国终于越来越落后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38
这是李约瑟难题,曾有不少人给出各式各样的解答.其实只要了解了科学的本质以及中国的文明史,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缺乏产生代近科学的土壤.
近代科学有两大基础,一是完善的形式逻辑,二是实证主义.简单地说:
科学=逻辑+实证.
遗憾的是,中国尽管有着领先世界的文明,但在这两个方面却是极度的匮乏.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传统文化把取象比类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与规则,但又有相当一部分规则是通用的,在自然研究领域中,如果对每一个事物都进行严格的分析,无疑会加大研究成本,这个时候,取象比类法则大大减少了研究成本,只要把已有的规则按“万物相通”的指引,直接用到别的领域就行了,而且事实上,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事物有相类似的规则.这是中国在文明上一度领先的原因.
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对取象比类的方法太依赖了,以致于依赖到懒得进行新的研究的地步.动辙子曰诗云,引经据典,却没几个人愿意做更细致的分析.而且科学的本质是认识自然,一切利用科学造福人类的行为其前提都是对自然界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中国的崇古思维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之说足以解释天地万物,而万物一理,只需把现象往这理论上套就行了,宇宙之规则,尽在古人矣.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懒惰的思想不只中国有,在西方也有,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科学界也一度出现,世界的规律牛顿已经发现完了,以后的科学家就是如何应用这些定律了.只不过这种崇古的风尚不如中国发达,没有成为科学界的主流.
而在实证方面,中国也兴趣不大,“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论断,虽然在局部有正确的可能,但在整体上,谬以千里.但古人却坚信不疑,极少有人对此进行过质疑.事实上,如果质疑了,那是相当危险的,比如清末有中医王清任,在一场瘟疫之后,对死人进行了解剖,发现了许多古医中的错误之处,并因此写了一本《医林改错》,但被中医界骂为“遗毒”,郁郁而终,走向科学的一点星星之火就这么湮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
反观西方,在*教统治的一千年里,愚昧落后,文明以及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但是古希腊的逻辑学却没有因此灭绝,而且数学领域更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着,数学是数字化的逻辑学,数学的数次大发展,也是逻辑学不断完善的表现.而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之后,宗教神权渐渐衰落,欧洲走出蒙昧的历史阴影,各国间不断地战争以及远洋掘金活动推动着科学技术大范围应用,而科学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科学理论进行实证的过程.
当实证行为上升致实证主义(进而发展出可证伪主义)之后,逻辑学与实证主义的结合终于让近代科学的诞生水到渠成.
而斯时的中国还在做着“我中华上国应有尽有,不需与蛮夷互通有无”的春秋大梦.即使对数学和机械有着浓厚兴趣的康熙,也没有意识到科技的重大意义.
当西方的科学理论一个一个被超越,新的、靠着更坚实的证据铺垫起来的科学理论一个个诞生的时候,在逻辑和实证方面鲜有建树的中国已失去了诞生近代科学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封闭的国门,国人还痴迷在自我幻想的美梦之中.在被侵略中百无一用的《易经》不是还被某些“专家”吹捧为解开宇宙密码的钥匙吗?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文化啃老族天真地认为,我们的祖宗早就掌握了高于西方科学的宇宙真理,只不过现代的中国人不懂而已,他们从未想过,人类的前进就应该是一代比一代强,中国的祖宗有什么理由就可以突破历史局限而得窥宇宙的终极真理呢?
近代科学是西方抛弃了古典四大元素论之后浴火重生的,逻辑+实证的思维既保证了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又保证了小心的求证而避免沦为玄学.
可惜这两样东西,到现在我国还是缺乏的.百家讲坛成了文学历史讲坛,刘太医、张务本等神医骗子被官方媒体一个一个推出来祸害民众,国外的那些伪科学作品如《审判达尔文》《水知道答案》等被当成科学读物大量引入,连早被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打假的百慕大三角一案,到现在还有人傻乎乎地分析着根本不存在的神秘原因,以图证明自己足以比肩爱因斯坦.
而历史也跟中国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中国坐井观天了,西欧人若想爬山越岭打到中国人,比登天还难,近临的大国印度受到宗教的影响,相对的比较爱好和平,即使被英国侵占,充其量也不过是“非暴力不抵抗运动”,对侵略兴趣不大(有意思的是英国归还印度统治权之后,印度倒是忽然有野心了),而中国周边的皆小国,不是文明低的还处在游牧阶段,就是弹凡之地,偶有蛮夷入主,也迅速被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所同化.所以,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有一种历史优越感.
在这种优越感下,以儒家为正统的国人眼里,科技皆“淫巧奇技”,不足与我朝的天道相提并论.
在各种各样的误会和历史条件下,中国不是与近代科学擦肩而过,而是压根就没有诞生的土壤.如果没有西方武力入侵,再过一千年,中国同样不会诞生近代科学,当然,在个别的技术上,可能会有发展,但在基础科学理论上,难有建树.
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个责任推到清*身上,其实清*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已经完全同化了,清*做的事,宋、明*都在做,文化传承中的书院制,激励体系中中的科举制,清*都继承下来了,但是同样继承的是,科学研究始终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而是地位当低.
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自秦以降,中国就不再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土壤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39
世界自然科学,新理论体系在中国诞生(基础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该成就,在百度的劳作下,被定为:中国近百年来对人类的贡献推荐答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级的成就推荐答案,中国物理学到底有什么成就的推荐答案,当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荐答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40
1、科学土壤的文化缺失
科学精神的培育土壤依靠文化的竞争与交流。中华文化在春秋战国以及唐代这两个时代的开放进取之后陷入了保守,多输出罕有输入,封闭的文化氛围导致了优越感、自大感的加剧。到15世纪英法德意西的文化大发展时期中国拒绝了文化思想的输入并渐渐丧失了科学精神的提振。
2、科学发展的地域禁锢
人类文明越在早期,地域因素对文化的塑造作用越强。中华文化在早期被限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东面濒临太平洋,其西面与北面是荒寒的戈壁、沙漠、高原,南面是热带丛林,种种不利的条件不利于文化交流,致使科学发展的信息严重滞后。
3、皇权*对科学精神的束缚
春秋后,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决定了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的轻重缓急。学术自由与科学精神在中国只能产生在权力的缝隙与边缘地带。皇权造成了人格的束缚,让思想界封闭、科学精神驻足。欧洲没有形成过绝对皇权、相权与教权,而是形成了王权、教权、贵族三种势力的相互制衡。这种平衡让商业经济兴起及资本主义萌芽,进而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强大动力。
4、基础科学薄弱。
而科技的持久发展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厚度(“没有希腊人创立的几何学近代科学是不可能产生的”)。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贡献,无不源于感官的经验总结,极其缺乏科学上的逻辑推理。
。而西方的逻辑思辨极为发达。从亚里士多德时代,逻辑学便已成为一门学科,早在柏拉图之时创立的柏拉图学园便已将西方的科学思辨精神推向了一个高峰。数学被称为科学中的科学,是最具思辨性的学科,它可以不依赖任何现实存在进行深层推导。数学的长期发展和兴盛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基础。
5、学科不分家。
中国古代有科学但不是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重分析重实证,而中国古代的科学是系统学和混沌学。因为学科不分家,混沌一体的宇宙观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在若干方面契合,但因太过重视统一和谐,导致了具体分析的缺乏,从而学科难以,近代科学也就难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