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5

我来回答

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7:18

展开3全部

岁寒三友中三友指:松树、竹子和梅花。

岁寒三友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扩展资料:

描写岁寒三友的古诗:

1、《小松》

唐代:杜荀鹤

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2、《竹石》

清代: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3、《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寒三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8:36

指松、竹、梅。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10:11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同生于岁寒中,历来被中国文人敬慕,所以称为“岁寒三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12:19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17:25

是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0:23

松,四季长青,是永恒的象征。

竹,温文尔雅,生命弹力、长寿的象征。

梅,是高洁的象征,与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3:37

松、竹、梅
有句诗不是还说:松竹梅岁寒三友……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09

老子更丰富好刚刚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6:57

是青松,翠竹,冬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1:01

梅花,松,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15:23

松 竹 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20:01

松竹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00:55

松,竹,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