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人物与鲁迅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1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24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1、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的保姆,与鲁迅的母亲分担了养育鲁迅的职责,她与鲁迅之间的关系比起鲁迅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生动活泼了许多。

没有人记得阿长的名字,作为一个下人,又处于那样的时代,是常态,这种常态却是一种熟视无睹的悲哀。她像所有家庭妇女一样,喜欢“切切察察”一些家长里短。

对待鲁迅,她悉心照料,却又有些粗鲁野蛮,“不许我走动”,动辄“就说我顽皮”,睡觉时又睡成“大”字,招来鲁迅不少的抱怨。

但她懂得不少习俗,民间所谓的“规矩”,比如元旦醒来要先说祝福的话,人死了要说“老掉”,饭粒要捡起来,不能从晒裤子的竹竿下过等等。

虽然这些往往包含有迷信的成分,尤其如妇女脱掉裤子就可以让长毛的大炮失效,但鲁迅对民间习俗的了解,比如五猖会、无常等,怕是有不少就是从长妈妈这里知晓的。

阿长还喜欢给鲁迅讲述民间故事,比如长毛,又比如美女蛇。我们有理由推想,在这两个故事之外,阿长肯定还讲述了其他许多故事。这些故事无意之中滋养着少年鲁迅的精神世界。

阿长自然也有她卑劣的一面,如踩死隐鼠却推脱给猫,但她对鲁迅毕竟是爱护的,对一个儿童的渴望是去倾听和尊重的。隐鼠被踩死,鲁迅自然不快。

但当目不识丁的阿长将《山海经》放在鲁迅面前,使鲁迅冰释前嫌的,不仅仅是这样一本满足他愿望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更是阿长对鲁迅始终存在的深深的爱意。

2、父亲出自《五猖会》

父亲的出场在《五猖会》一篇中,一出场便不美妙。少年鲁迅渴望能够去离家很远的,“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的东关去看五猖会,“笑着跳着”,兴奋地等待出发的时候,父亲忽然就站在他的身后了。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之长,说一不二,颇具威严,所以“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等到物件已经搬完等待出发,因为我的书还没有背完,而“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当时,鲁迅不过是一个七岁的孩童。

父亲以“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为威胁,*迫鲁迅去背《鉴略》。而《鉴略》,据说是比《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的书。父亲所采取的手段是鲁迅所不能接受的,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父亲对鲁迅的期待与厚望,这与任何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并无太大不同。

后来,家里人将鲁迅送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里去,自然也是父亲的一力主张。在书塾的选择上,鲁迅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态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在对鲁迅的严格要求之外,我们也须留意到父亲并不是一个十分顽固的旧式家长,否则他大概是不会同意一大家子出远门看会的。

等到病重,问医寻药就不见效之后,父亲的固执与倔强的一面便显露出来了。陈莲河建议父亲用“一种丹”,但“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又一回,他仍然是“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拒绝其他的尝试,实际上就是拒绝治疗,等死。此时的父亲,似乎是看透了一切,但更是因为下定决心,不至于让整个家庭因为自己治病而陷入贫寒的境地。这却是一家之主的责任了。

3、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4、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的期待以及对*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入绝境。 

5、衍太太出自《琐记》

她是一个有些类似阿长,但比阿长更不堪的人物。很明显,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是把衍太太作为一个群体的代表来写的。这种一群被裹挟在某种不健康文化中的人物,虽然有富贵的生活与地位,却无富贵的精神,更遑论为人的尊严与底线。

事关己时,不妨费劲各种心思维护自己的利益;事不关己时,也不妨嚼嚼别人的事儿以自我娱乐,获得一种异样的满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25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1、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2、父亲出自《五猖会》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4、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的期待以及对*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入绝境。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25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主要包括以下主要人物:是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和“我”。这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下:
长妈妈——是一个带领着“我”的长工,也就是保姆
藤野先生——是“我”在日本学医时的教授,曾教过“我”解剖课
范爱农——“我”的朋友
父亲——生我养我的人
衍太太——“我”的邻居,和“我”也有点亲戚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26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重要篇目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4:27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重要篇目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