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的主要论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7:10

1.“下扬子地区沿江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地质论评,1998.3第2期120-129,第一作者
2.“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中国科学(D辑),2001.3,第3期,250-256,第一作者
3.“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地质科学,2001.7,第3期,269-278,第一作者
4.Displacement, timing and tectonic model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Proceedings of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1997. Vol.14, pp217-228, 第一作者
5.“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高校地质学报,2000,第3期,396-404,第一作者
6.郯庐断裂带新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活动与深部过程.《地震地质》, 2002,24(2):265-277,第一作者
7.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地质学报》,2002,76(3):323-334,第一作者
8.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科学通报》, 2004, 49(2):190-198,第一作者
9.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Dadie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Acta Geologica Sinica》,2004,78(4):940-953,第一作者
10.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地学前缘》,2004,11(3):169-182,第一作者
11.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岩石学报》,2005,21(6):1687-1702,第一作者
12.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地质学报》, 2005,79(3):303-316,第一作者
13.前陆变形与沉积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 《地质科学》, 2006,41(1): 102-121,第一作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