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5:31
一、试卷情况分析
此份数学试题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程度。试题内容全面,难度偏大,题量偏大。共计六个大题。
二、质量分析
我所代的六年级2个班情况如下:六(1)班实考62人,及格55人,均分76.74分,优秀率32.26﹪,及格率﹪;六(2)班实考人,及格56人,均分78.23分,优秀率42.19%,及格率88%。考试结果比较满意。
三、试卷具体分析
试卷共分六个大题:
(一)填一填
共12道题,6题1分,其余每题2分,共23分。此题平均分16分多点,出错较多的是8、10、12小题:8小题比较难,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圆的面积,其实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得到圆的半径的平方,直接乘圆周率就可以求出面积。俩个班分别有25个做对了。10题找规律,错的比较多,这种题练得少了。12题计算量大,错的较多。从这些错题可看出学生练习的少,有的学生知识学得过于机械,应变能力差。
(二)判一判
共6道,共6分,平均分5分。没有共性,主要是部分学生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好。
(三)选一选
共6道选择题,共12分。错的较多的是第3题:这道题错的较多的原因是学生把-12,5看成了-12.5。所以选A的还不少。
(四)算一算
计算题分为4题:
1.直接写出得数。基本全对。
2.解方程。基本全对。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这个题错的较多,尤其是15X17X(1/15+1/17)这个类型没做过,大部分同学不会用简便方法。其他的都做过吧,也错的不少,看来练习少了还是不熟练。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这道题细心点都没问题。
(五)画一画
这道题有部分同学错在不仔细看题,要求按1:2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形,使其直角顶点在(13,7)处。有的没画到指定位置。被扣2分,很可惜!
(六)解决问题
共5道题,共25分。这几应用题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大。有几个学生错在3题,有的没分析清楚数量关系,有的计算错了。
四、从答卷情况看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反映出平时对学生书写习惯培养的重视,学生学得相对较活,不过解决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所在:
(1)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练习的不够。
(2)平时教学抓得不实,对于后进生没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有些学生只靠课上听,回到家后没人督促练习,当天的家庭作业不能落实导致得不到适当练习无法做到内化数学知识,而且前面的知识没学到位影响后面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次考试中,非常简单的题,有的学生却因为看错题而失分,同时没有一个认真检查的习惯。应用题中反应出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审题习惯,没看懂题意草草列式解答出错。今后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
五、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有意识让孩子多见一些练习题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答题、想好了再下笔、完成所有练习后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平时每次作业都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书写的作业应当坚决要求学生重写。平时作业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求快而降低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3.要不断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尽量做到新知与旧知两不误。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密切联系家长形成家校共同教育机制。一些家长没能对孩子形成监督教育习惯,不关注孩子学习。对孩子作业不闻不问,使得一些孩子回家就像“溜号”一样。针对这样的家长得在今后的时间中加强和他们的沟通交流。让他们也能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来,家长、教师共努力,不断鼓励孩子,耐心等待他们进步。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多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认真思考,细心答题,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并在教学中真实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掌握最佳方法,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对自如,在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情况下,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次考试是由阳城县教研室统一命题,满分100分,本次试题的命制真正能够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提高”这一指导思想。试题以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以人为本,既能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命题内容紧扣课本,紧密与生活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形式活泼多样,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没有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可以说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题。
现就我们六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考试中试卷完成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镇应参考人数人,实参考人数人,总分分,均分分。及格人数人,及格率为%。优生人数人,优生率%。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六道大题。
第一题为填空题,共有15道小题,总计25分,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得满分的仅占23.5%。其中出错较多的是9小题、10小题、和11小题。9小题“A→B”表示A=B则“1.5→4.5→()中的括号里应填()。有的学生不懂得题目的意思,不会填。10小题,一年的小树苗,高度增长了,这棵小树苗现在的高度与一年前的比是():()。应该填9:8,由于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填成了8:9。11小题,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多数同学不会做。不知道哪两条边是三角形的直角边。
第二题为判断题,共5分,得满分的也很少,只占到24%。有的甚至只得到2分。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还不是很扎实,判断力有欠缺。出错多的是2小题和5小题。2小题,两个圆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多数学生认为是对的,原因在于平时做练习时画的图形大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有了定势思维,没有更全面地去考虑问题。5小题,图形可以向某个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也可以向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部分学生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如果让学生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可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判断力就出了问题,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比较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还得让学生多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题为选择题,共10分,得满分的占50%,出错最多的是5小题。两环形跑道中线(跑道宽)的距离是1米,则两跑道的起跑线相距()。()大多学生选择的是A,由于题目没有说清楚是经过一个弯道还是两个弯道,有的学生认为是经过一个弯道,所以选择A.
第四题为计算题,完成情况较好,得满分的占80%。部分同学出错是化简比没有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有的是将结果写成了比值。
第五题为“操作题”,主要考察学生画圆,半圆,以及对观察的范围的掌握情况。得满分的只占31.5%。2小题在下图中画出在A处和B处所能看到的建筑物的最低点A,和B,.有的同学在画视线时将线画出了建筑物,扣掉1分,有的学生没看见下面的我“发现了“就没写上。3小题,在下面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半圆,并把其余部分涂上颜色。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有的是没看清题,将半圆画成了圆,有的是没有将其余部分涂色扣掉1分,还有的是计算周长时不知道涂色部分的周长是什么,有的在求面积时只求出半圆的面积,没有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半圆的面积。
第六题为“应用题”,共30分。得满分的占28%,第5小题有部分同学出错,有的是将1:4看成了已看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有的是不会找24页所对应的分率。6小题的2小题是出错最多的。前半年实际收入()万元。学生认为实际收入就是用前半年的收入减去支出。不懂得收入是什么意思,不懂得收入减去支出是结余。
三、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测试,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不断研究新课程,把握新方向,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空间,生活空间,让他们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从而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
加强数学与生活、与实际的联系,把数学知识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放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够思考问题,能自主解决问题,会和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种可能,鼓励儿童自主选择,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要求和方式的学习中,逐步达到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一、试卷特点
整张试卷的命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比较全面,与以往的命题有所不同的是,在教材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上,试卷更注重强调了知识的灵活运用,考察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题情况
(一)填空。
填空题主要考察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倒数、化简、分数乘除法、鸡兔同笼问题、圆环面积、圆面积的计算等。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其中第2、3、9、10题失分率教高,部分同学对8:()=0.8=():20=()﹪=()成。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第2题,学生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第9、10题的计算能力比较强,这些题目平时在应用题或直观图形中,学生会做,但是,在填空题中,学生不理解题目。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计算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计算题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小部分学生做题不认真,经常抄错数,或者不会使用简便方法。从题目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一是口算,口算的答题率有81.5%,二是递等式计算,答题率在65.4%,往往是过程基本正确,结果错误较多。三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15﹪x=37.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
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三)选择。
第1、2、3、4、5题均有错误,第1、2小题在平时做练习时已经出现若干次了,但是总有同学弄不明白,还是出现错误。我认为这是同学在平时学习、听讲不认真,概念掌握不牢固的原因。其中第3、4、5题转了一个小弯,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仔细推敲,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四)动手操作。
主要考察对称轴的概念,95%以上同学不丢分。但是还有同学不会划,有的少划了一条,还有的多划了。失分原因:一是还不能找到圆心;二是没有按要求做题。
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五)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扇形统计图的计算。其中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70%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有些答案正确,但说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乱套,没有思路,学生想法不一,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其中第三题丢分的较多,这道题与以往的题目有些不同,转了一个弯。学生逆向思维不强,读不懂题目,没有弄清楚药水包括药粉和水,无从下笔,或者一顿乱做;第五小题丢分严重,其实这种题目练习比较多,平时的练习都是已知总量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而这道题目是告诉我们其中一个量的多少以及其他各部分所占的分数量,求总量和各部分的量。学生没有读懂题目,只做了(1)小题,后面就不知道做了。
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概念的落实,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
三、改进措施:
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多练多做。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
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遇到问题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五个大题,题型和数量符合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形式。六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多而广。本次试题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二、成绩分析
本人所教班级38人,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为81.6%,优秀人数22人,优秀率为%,总平均分78,说明学生的知识基本掌握。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总体还算可以。下面逐一对各题作答情况及失分原因作详细分析:
(一)填一填。本题共有12题,其中错的最多的是第4小题。第4小题考查的是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从中可见,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审题。
(二)判断。本题共有6题,大部分学生判断正确。个别学生第4小题出错“分子和分母是不同质数的数一定是最简分数。”课下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最简分数的定义记的太死板,牢牢记住了“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但学生知识学得太死,不灵活,不理解“分子和分母是不同质数的数其实就是公因数只有1的数。”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6题,主要出差原因是因为对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四)计算。计算包括直接写得数,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失分较大的是脱式计算题。失分原因五花八门,一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熟练,二是抄错数、抄错符号,三是结果没有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总之马虎的*病依旧未改。
(五)操作与探究。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旋转方面等知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没有出现错误。
(六)解决问题。本题共有5小题,出现错误的是第4题和第5题。第2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第5题主要考察的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出错。失分原因在于老师局限于课本,对学生训练的这一类题目较少。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工作设想
上述的错例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学生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一、学习的知识太死,对稍有变化的题目不能灵活应对。二、学习习惯方面还有待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学习知识时既感到轻松又学得扎实。从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仔细审题、认真思考、仔细检查等方面有待加强。
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教师所教的知识局限于课本,不注重拓展延伸。
五、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2、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注意解题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考试后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失分原因。要引导学生反思,然后补做,补做后教师要认真批阅,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4、发挥学习小组的帮带和竞争作用。鼓励生帮生,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建立一定的积分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试题分析
1.本次测试试题都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依据。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区分度不太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从试卷来看,本次测试试卷内容涵盖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试题灵活,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卷从“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
二、成绩分析
四1有41人,参考人数41人,从测试的整体情况来看,均分85点多。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掌握较好。少数学生还需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少数学生不注意答题的格式,卷面不工整、清洁,以后将对学生数学格式作出更严格的要求。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粗心大意,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导致有些简单的问题也会出错。
2.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解决问题。
3.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致答题是错漏的比较多。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
1.继续认真、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激励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更加重视对学困生的激励和帮助,教学中要在时间与精力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3.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