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3:10
啜,普通话拼音:chuò和chuài。做姓氏时读chuài。
部首:口;
部外:8;
总笔画:11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形声:从口、叕声
异体字:吷 哾 嚽 涰 餟 諁
笔顺:丨フ一フ丶フ丶フ丶フ丶
组词:啜茗(品茶);啜饮(饮;喝);啜哺(饮食;吃喝);啜息(饮食休息);啜食(犹言吃喝);啜汁(喝汤。比喻乘机邀功或沾光吃闲饭);啜人贼(犹害人精。啜人,谓吸人精血);啜吒(形容吞咽之声)。
扩展资料
啜菽饮水,读音chuò shū yǐn shuǐ,汉语成语,形容生活清苦。出自《荀子·天论》。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释义: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
解析: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后遂以“啜菽饮水”等形容生活清苦。亦简称“菽水”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啜菽饮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13:11
作姓时念 Chuai第四声
作“喝”解释时念 chuo第四声
0651 啜[啜,读音作chuǎi(ㄔㄨㄞˇ),不可读作chuò(ㄔㄨㄛˋ)、chuài(ㄔㄨㄞ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古羌族,出自宋朝时期党项族直荡部族首领啜佶,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当出折维昌所部,啜讹之后。”即源于原宋朝兴州刺史折惟昌所部将领啜讹之后。
啜讹是党项族人,其族原隶属于后周世宗属下静难军节度使折德扆麾下。进入宋朝后,折德扆病逝,其弟折德愿承袭,在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归附北宋王朝。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直荡部族首领啜佶率众攻府州,为宋朝大军所败,诏羌部族十六府大首领屈遇与十二府首领罗崖领所部要诛杀啜佶,啜佶惧怕,以其部族归顺。北宋王朝以屈遇为检校太保、归德将军,罗崖、啜佶均为检校司徒、怀化将军。后啜佶部族再次归于折德愿所部。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折德愿病逝,其子折惟昌承袭。啜佶之子啜讹率部族叛出折惟昌所部,与河西羌族黄女族长蒙异保一起造反叛宋,并引西夏国银州观察使赵保吉之军攻击宋朝的麟州万户谷(今陕西榆林神木),进至松花砦,宋军大将折惟昌与从叔同巡检使折海超、弟供奉官折惟信率兵赴战抵抗。
在这场战役中,啜讹骁勇,赵保吉兵众,一场血腥厮杀后,宋军不敌,大将折惟昌臂中矢坠马,摄弓起,得裨将之马突围而出,而其叔折海超、弟折惟信皆被啜讹、赵保吉率军斩杀。
直荡部族多人以酋首啜佶的名字为姓氏,后取其首音汉字谐音“啜”为氏,称啜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朱氏,出自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夏农历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先因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就是明朝的建文皇帝。
朱元璋,皇子众多,生前把皇子封王,列土分封全国各地。燕王朱棣其人善战,把他分封到北平(今北京)。朱允炆继位后他从不把侄皇帝放在眼里,后因不满朝廷的削藩作法,起兵造反。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农历7月,燕王朱棣发兵造反,至明建文三年(公元1402年)农历6月,历时三年,直抵南京,自立为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哪里去了?在历史没有记载,只是说“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传说,在明建文三年(公元1402年)农历6月,京城失守后,建文帝朱允炆命宫人放火焚宫,皇后赴火死难。后建文帝乔装剃发扮僧人模样和随行人员,分两路,一路从鬼门出,由神乐观道士,王升助帮助乘小船到神乐观,另一路从水道御沟而行,奔神乐观,后坐船逃往京口(镇江市)。
建文帝朱允炆到京口小住,便秘密通知其三位弟弟到京口会面。不久,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坚、徐王朱允熙都秘密来到京口驿舍。见面后兄弟几个抱头恸哭,哭得天宇雷声大作,暴雨顿盆,江水暴涨,百舸停游,满堂哭声,被雷声雨声吞没,这里发生的一切并无人知晓。傍晚建文帝设宴款待三兄弟和一起出逃人员。席间吴王朱允熥问皇兄:“欲意如何?”建文帝说:“诸王叔恨我,武将叛我,文官弃我从燕,良臣捕,贤臣诛,我意以决一心向佛,云游天下,依经书为伴。今会诸弟一面,日后实难在见望弟弟们小心从事,早做准备,我儿文奎,年纪尚幼是我子孙之根。托付程亨去汴梁,代我育养,为安危改祖姓,传世子孙。习诗书懂礼仪。勿为仕宦,务商农,求生存乐在其中。”
这时太子讲读程亨和太子朱文奎离席,同时跪在建文帝面前,请求皇帝赐姓,建文帝忙扶起程亨说:“小儿安危先生任重。我应该拜谢与你,姓氏还是程济先生提个字吧!”翰林院编修程济没有推辞,沉吟了一会,说:“此地是京都门户,京口(镇江市),取口字为首,刻纪改姓之地,取万岁帝号文字去点为皇帝去发之象,为又字,莫忘帝变之因,又字叠并,为兄弟聚首落难泣泪之样。合为啜字,意有吃吃喝喝永享口福之含。此姓帝意如何?”建文帝笑说:“好,就姓啜也,让子子孙孙都知道曾始遭不兴,五百年后啜氏遍布九州,都是允炆绨须子孙。”
翌日晨,建文帝起程,过六合(江苏六合县)至襄阳,往云南。朱氏三兄弟与兄允炆泣泪相别,各回府地,同年农历8月,那兄弟三人的封爵,全被燕王不同程度予以削废,以后也都非正常死亡。
程亨和太子朱文奎与建文帝同行,后改道去汴梁。在汴梁,朱文奎等隐姓埋名,依教书和帮写文书为业,朱文奎*后符为啜氏。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迁都北平,改年号为永乐元年,帝号成祖。明成祖在农历2月下诏把北平改为北京、顺天府。
镇江城,当时有谣传,“靖难生永乐,京口变镇江,京字带北去,口子搁姓旁。”可人们很少知道其中的原由,实际意思是:京字被燕王明成祖迁都带往北平,改平为京用啦,口字是建文帝,拿去搁在啜氏旁边了,所以京口的城名就不存在了,改成了镇江(今江苏镇江)。
本书按:第二个渊源纯系民间口头传说,难以取信。笔者家族即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楚王朱桢后裔嫡传,家传长寿,今士字辈犹有人以近九十岁高龄在世,且家史丰盈,却从未确实过此传说,反而第一个渊源倒是有史有据。不过,天下民口悠悠,或为实情也未可知,因此不敢驳也!
另外,在今文献《姓氏大词典》中将姓氏“啜”注音为chuài(ㄔㄨㄞˋ),为误,读音实为chuǎi(ㄔㄨㄞ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