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4:55
展开3全部
作用机制:
ACEI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相对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向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同时组织缓激肽降解,但无法抑制通过旁路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
ARB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AT1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
扩展资料:
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产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药理学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AngⅡ合成反馈性增加,血液与组织中AngⅡ水平升高,作用于AT2,产生扩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I生成血管紧张素II,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RB(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4:55
其实是一个系统的药,肾素+血管紧张素合成肾素血管紧张素I,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酶催化下变成肾素血管紧张素II,抑制那个酶的就是ACEI,而血管紧张素II要起作用需要和受体结合,以使血管紧张,抑制这个受体结合的,就是ARB。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4:56
ACEI作用是抑制了血管紧张素酶使血管紧张Ⅱ生成减少(Ⅰ不能转成Ⅱ);ARB是阻碍血管紧张素受体1;二者均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应具有扩血管而降压适用于对肾素增高性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