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14:54
恩平是个县级市。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潭江上游。总面积1698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2007年)。属丘陵地区,地势西北偏高。属*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9℃,年降水量2348毫米。有大小河流13条,潭江上游水系的锦江过境。325国道过境,恩(平)贵(子)省道斜穿市境。鳌峰山旅游区列入广东省百景之一,七星坑有原始森林。旅游景区 恩平沿海红树林、七星坑自然保护区(珠江三角洲目前唯一的次生林区)、广东省大型水库锦江水库、广东省森林公园河排林场、七彩坑、仙人塞海、河东名人山庄、云礼石头村、中山公园、鳌峰山风景区、百兽园、熙春古塔公园、凤凰生态乐园、青湖旅游度假区、白马翠绿度假山庄、大亨旅游度假区、霖怡峪康乐中心、渔笱潭等景点,景色宜人,各具特色,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恩平八景”是:玉带天池、河排贮绿、江洲榕荫、响水龙潭、侨苑朝晖、鳌峰松涛、双桥锦绣和石山铭古。 奇形穴臼冰川遗迹 恩平市那吉镇西部的大山深处,隐藏着一条长约3公里的峡谷。峡谷有两处神奇的景观:在峡谷的花岗岩基上,分布着数百个穴臼。这些穴臼究竟是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冰臼?还是一万年前流水冲磨而成的壶穴? 这两处神奇景观位于那吉镇西部九头山脚,一处土名为“飞鼠洒”,一处土名为“牛皮洒”,两者相距大约2公里。“飞鼠洒”位于锦江支流的下游,而“牛皮洒”位于锦江支流的上游。两处的河床上均是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花岗岩。令人惊奇的是,被冲刷得一片雪白的花岗岩基面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穴臼。这些穴臼奇形怪状,有的如圆形水缸,有的如人的脚印,有的则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还有的却像牛的蹄印。最大的穴臼直径约1米,最小的直径约10厘米,其深浅不等。穴臼口宽肚窄或肚窄口宽,但口沿和内壁均十分光滑,其中有的穴臼中还藏有多块鹅卵石,而在岩石的斜壁上,还可看到许多“U”形擦痕。 据查地质资料,对这些穴臼,地质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些穴臼是冰臼,即是两三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急流,携带着石块,从相当高度垂直向下对岩石长期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而形成的穴臼,地质学上称之为“冰臼”。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就证明两三百万年前,恩平曾是冰天雪地。另一种解释是壶穴,是普通岩石河床被水流冲磨而成的深穴。它分布在石质河床基岩节理交汇点或破碎处,水流使之成为洼坑;洼坑里砾石在流水的带动下旋转、撞击、磨蚀坑壁,使洼坑不断扩大加深,形成深宽数十厘米到数米的深穴,地质学称之为“壶穴”。 恩平的碉楼 2005年,恩平市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进行了一次碉楼大普查,发现恩平城乡各地有碉楼700多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430多座。 经考古人员普查统计,该市碉楼主要集中在君堂镇,大约有200座。为了做好这次普查,恩平市考古人员一个多月来,几乎走遍了恩平绝大部分村庄,只要听说哪里有碉楼,他们就立即赶过去,拍下图片600多张,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碉楼是历史的见证物 据考证,这些散布在城乡各地的碉楼,有的建于清代末年,有的建于*年间,大多有80多年的历史,少数有上百年的历史。圣堂镇塘龙村一座碉楼,建于清朝末年,是该村最早出国谋生、发迹之后的村民建造的。 各种碉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设计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有的以三合土舂筑,有的以青砖砌成,有的则以红毛坭钢筋捣制,大多楼高4层,有的高达6层,墙壁厚近1米,门、窗窄小,楼顶设置放哨的望哨,墙壁四角筑有凸出墙外的建筑物,俗称“燕子窝”,又称角堡,角堡内设有瞄准孔和*眼,内宽外窄,用于内守外攻。 这些碉楼有三大功能,一是用于防盗贼。为了抵御匪盗,各村集体或个人出钱兴建碉楼,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捐款资助。二是用于防水患。每当洪水暴涨,村民爬上楼顶躲避洪灾,逃过劫难。三是用于抗击日寇侵犯。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将士和村民团结一致,据守在碉楼狠狠打击了进村烧、杀、抢的日本强盗,保护家园。 碉楼是恩平华侨史、*史和民间民俗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也是当地一个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沙湖镇的吴有恒故居内有一座坚固的碉楼,为吴有恒等*同志当年从事*活动提供了方便;圣堂镇唐氏碉楼由唐闻生的爷爷捐钱建造,唐氏碉楼记录了华侨辗转异乡的艰辛足迹,透出华侨爱国爱乡的崇高品格,唐氏碉楼很有侨乡特色,已经成为上一代华侨留给恩平人民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14:54
是个市。旅游资源较多的是地热温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