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0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3:01

1、春节蒸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2、福州过年风俗,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和初三就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则要办春酒,让女儿,女婿,外孙一起回娘家团聚。这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到处都是一番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3、厦门的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4、泉州过年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5、泉州过年风俗敬天公,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0:1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除夕之夜,家家要挑一根碗口粗的耐烧的楮木棍或硬柴头,放在灶里烧着,留在灶膛里用火掩着,作为大年初一的火种。这个火种一定不能在明日煮早饭前熄灭;要是熄灭了,就认为是无衣食。

2、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大年初一零点一过,各家焚香鸣炮,喜迎新年。凌晨,还要去抢挑第一担“龙头水”回家,以示纳财。

初一年头,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图个吉利。

3、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大人小孩先喝一杯花蜜茶或糖水,谓之“做年茶”,寓意"尝甜头”。做年茶,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

4、福安大年初二“祭日”,俗称 “做白年”,忌讳造访拜年。据说, “

亲还有其他疑问吗

可随时咨询我们哦

提问还有其他的吗

回答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大人小孩先喝一杯糖水,谓之“做年茶”。做年茶,由辈份最小的媳妇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初一早饭,食一碗太平面,线面上堆得满满的菜肴多系素食,菜肴取吉利名称,例如“福”(豆腐)、“禄”(肉)等。酒用红酒,象征做事桩桩开门红。

新春第一次出门叫“出行”,要取吉利方向。回家后,吃糍汤一碗,叫“行时”,取“时运亨通”之意。吃年糕,取“步步登高(糕)”之意。

做年茶

图片

糖甜甜,橘圆圆,放火(鞭)炮,大做年。做年时,福安的乡下人,一代传一代,至今仍然沿袭泡做年茶风俗。除夕夜,家庭主妇必须动手洗净拭干小石臼(杵冰糖专用)将冰糖杵成粉齑,鲜橄榄切成薄片、有贮红枣罐和茶叶瓮共四件东西放在一起。

待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团坐饭桌将要动箸开饭前,只见主妇缚起围裙忙得不亦乐乎,先将鼎锅刷洗干净,拿瓢向水缸舀起清水(清澈山泉)倒入鼎中盖上鼎盖后猛火烧沸(若水沸不够便如俗谚:无意冲茶半浮沉)时,赶紧按人数把茶盅摆放在茶盘上,盅里放把茶匙,然后用瓷羹舀出适量冰糖粉齑、橄榄(橄榄两头(尖)、红枣两粒(枣与早谐音,寓意开门红)和茶米放进茶盅,用瓢舀烧滚沸汤既要灌满茶盅又要保持不外溢这功夫就叫泡(泡,象征鼓起)做年茶。

还有这些亲

亲还有什么疑问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