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写一篇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2:14

写给孔子的一封信

敬爱的孔子:您好,近日怎样?

在小的时候,常常听到别人谈论您及您的各种著作。我时常眨着眼睛思考着:你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何大家会如此崇尚您。小小的我,脑海中充满了疑问,努力地想要寻找到其中的答案。终于在我七岁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本带有拼音及注释的《论语》。从此,我便与《论语》有了不解之缘。

尽管刚开始时,那一本书有拼音,也有注释,但是我依旧读不懂它。虽然我每天背诵、朗读,满嘴的“之乎者也”,但是我还是读不懂它。那时,我小脑袋中猜想了起来:也许您不过是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老者;也许您不过是一个满身铜臭的地主老头;也许您不过是一个当朝为官的大老爷;也许您不过是一个······脑袋中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疑问、充满了种种可能。

由于读了您的《论语》,我小的时候可闹过不少笑话呢!不信,您喏——那时,我正好八岁。偶然间看到了您《论语》中的一句话,叫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当时,读了您下面的注释,原来这是一种饮食习惯。然后我就在想:怪不得别人会崇拜您,原来您是靠这种饮食习惯才被别人崇拜起来的。如果我也照这种饮食习惯,会不会也一样被人崇拜呢?说干就干。于是乎,我开始监督起了妈妈,非要让她照着您书中所说的去做饭,否则我就坚决不吃饭。没办法,为了那时长身体的我,为了不让我的骨骼发育遭到破坏,只能依照我的话去做(您不要以为父母很溺爱我哦)。 那天我折腾了妈妈一上午,才做出了您那所谓好的食物。吃饭时,我觉得这跟平时的饭菜没什么区别,那您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崇拜的对象呢?不一会爸爸回来了,看着心不在焉的我,立即知道我心中有事。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开始盘问起我,无奈之得从实招来。听完我精彩的“演说”后,爸爸竟哈哈大笑,只笑得我心惊胆战。我不理解爸爸为何大笑,不理解我的“演说”有何问题,也不理解您到底为何云者。而后,我又开始了大调查。

在我十二岁时,我在一家书店中无意看到了您那厚厚的一本《论语》,这本书比上一次的那一本更好、更大、更重,而且书中没有拼音,连注释也比那本细、多、易懂。我看了看那不菲的价格,狠了狠心买下了这一本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您、了解您、看懂您、明白您的书。

有了上一次看书的经历,我开始对书中有些知识看得懂了,但同时却又不明白它的道理。有一次,为了弄懂您书中的意思,我也闹出了笑话。不信,您瞧那天,我正好全神贯注地看着新买来的那一本书,以至于我竟然没有听见妈妈的叫喊声。无法,妈妈只得把饭端到我看书的屋子里,妈妈一边叫我快点吃饭,一边又嘱咐我小心眼睛别看坏了——您可是不知道,只要有书我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把书看完,又何况这一本还是关于您老的。我一边应答着,一边又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放下您的书,只能边吃饭,边看书。因为是书桌,我正好写完作业,还没来得及收拾便看起了您的书。我正津津有味的品读着。哎呀,不好!“一个非法分子”——橡皮趁机进入了我的口中。没事,拿出橡皮继续啃读。可谁知,这一切竟被偶然间进来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

啃读完您书中的一点点,只能出去休息、休息了。后果可想而知,刚出了房间就被家人看到,一个个笑的前俯后仰。我一时蒙住了,为何?这到底是为何?看着一脸迷茫的我,妈妈强劲地捂着肚子和嘴,尽量不让自己笑出来,也给我讲了事情的原委。虽然听得不太清楚,但也略知一二,只得跑回屋子。刹那间,脸红了、心跳也加速了,谁让自己这么出丑呢!想想妈妈刚才做动作、讲故事的情景,脸更红了、心跳得也更快了。

您看,我对您的著作痴迷的样子,就知道我与《论语》的不解之缘了吧!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懂得了您那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的含义。这些话现在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它使我明白:只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生活另一种美的阅读品位和审美观点,对人生的一个理想、一个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意义、充满追求、充满美丽的好人生。当然我现在也明白,你不是一个只知“之乎者也”的老者;不是一个满身铜臭的地主老头;不是一个当朝为官的大老爷;而是一位学者,一位谈天论地、精通天文地理的学者。您创建了儒家学派,留下了无数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宝,您是为了天下众生而生,所以才受到尊重,并不是所谓的什么饮食习惯。您受到天下所有人的尊重,您当之无愧。

谢谢您及您的著作,有了它们,我才会与书交上朋友,并且成为好朋友;有了它们,我才会了解您及您不平庸的一生;有了它们,我才会有如此多的感慨。

我想:(当然这里不再是我随便的猜想)您及您的著作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因为您是值得骄傲,当之无愧的东方伟人,而您的著作也是使人受之一生、用之一生的知识宝库、精神财富。我依旧会继续将您及您的著作研究和挖掘下去。

祝您开心快乐! 某年
给孔子的一封信
孔子先生您好:
很不好意思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我是您的崇拜者,现在在做家庭主妇,我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一个老公。
实在是很不得已的啦,我也不知道您家电话(一○四说没有登记),只好写信;那我也没有念很多书(因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只有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完毕了),如果讲得不清楚,请您不要见笑。
我不是有三个小孩吗?生也是我,养也是我,教也是我,我那个老公只管赚钱,只会“呷得肥肥,装得锤锤”什么都不管,他连小孩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现在大的念高二,老二升国三,最小的小学六年级;功课都在四十名左右,反正不要“吊车尾”最后一名就可以了。可是,最近半年来,我实在“强强欲抓狂”,电视说好多国中生、高中生跳楼自杀,有的死成功,有的没有成功,我看得心脏都快要停掉。您知道吗,我家住八楼,我很害怕小孩会从窗户跳下去,所以就叫人来装铁窗。可是也有的小孩在学校跳啊,那我又不能叫校长统统装铁窗。我老公看到这种新闻就发脾气,那个报纸跟新闻都有把小孩的父母照出来、名字写出来,我老公就骂小孩说:“你们要是敢去跳楼害我上报,没跳死我也把你像‘揉’蚂蚁一样‘揉’死!”我实在很舍不得那些小孩,也替他们的父母心酸,养一个小孩到十六七岁很不简单的咧,要花很多辛苦的咧,他跳完就溜溜去了,可是他父母还在活,以后他妈妈听到别人说“我小孩怎样怎样”时,心会像刀子在割,那个头永远抬不起来。报纸、新闻又把父母名字写出来,看起来好像他们害死小孩一样,有够没天良!孔子先生,我很不了解为什么小孩吃饱了要去跳楼,您比较有智慧,可不可以劝他们一下,就说是,父母生你养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做父母的很痴情的,就算小孩出生的时候算命仙说他到十七岁会去跳楼,做父母的也会很痴情把他养到十七岁的。孔子先生,拜托您一定要把这个意思讲给他们听,要不然,“砰”,跳一个,“砰”,跳两个,那我们女人再会生也不够他们跳啊,对不对!
另外,我家这栋楼的妈妈们常在一起聊天,她们有的想把小孩送到外国,有的把户口迁到好一点的学区,听说这样小孩才会考上好学校。我也很想这样做,可是因为我先生不是很会赚钱,(房子还在贷款呢!)我又听她们常常在比送什么礼物啦、请家教啦、上补习班啦,好像那个好学校的好班要花很多钱的样子。有一次,有个妈妈就在叹气之后提到您的大名,说:“要是孔子在就好了!”我第一次听到“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教育理想”。我知道“有教无类”就是“有给他教,没有给他分类”,“束修”就是肉干(我有去查字典);我觉得您实在有够厉害,心肠这么好观世音菩萨会保佑您们全家的!您可不可以出面去跟那个教育*讲一下,不要给小孩分类?又不是环保署,要分玻璃罐、铝罐对不对!还有另外,您可不可以上电视跟做父母的讲,不要*小孩一定要考上建中、北一女、台大嘛,念书跟吃饭差不多,要是小孩的胃很小粒,你*他吃大粒胃才吃得下的东西,那他的小胃就会爆炸,像我小时候帮家里卖鸭,为了重一点,拼命用唧筒灌饲料,就把鸭子的胃灌破了!我觉得小孩健健康康,长大不要去抢银行、杀人就好了,你*他拿第一名,就算是全校,也不是全国、全世界第一啊!像我,就不会*小孩考第一,因为我不是第一名妈妈怎么可能生出第一名的小孩呢?对不对!
不过,我听那些妈妈在讲,好像现在的教育问题很严重。我不像她们有学问、会讲话,所以就想写这封信给您,请报社帮我转一下,我是想说,既然您教书的口碑那么好,不知道您有没有开暑期辅导班?我有去侧面打听啦,听说您的学生没有念到一半去跳楼、自杀的,我想请您“出山”来教我的小孩,这样我就不必“吊胆”了。可不可以请您寄招生简章跟报名表给我。(要十份,隔壁陈太太、三楼李太太、四楼林太太……都要。)
还有,不知道您比较喜欢吃“新东阳”肉干还是“黑桥牌”?一百盒够不够?
还有就是说,孔子先生,肉还是不要吃太多比较好。
敬祝
健康
简太太敬上

尊敬的孔子先生:

我是您的一个普通学生,相隔数千年后壮胆写信打扰您,不仅是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有几个问题亟待您的指教。

您生于鲁国,游历于各诸侯之间,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学富五车,经验丰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张:“温、良、恭、俭、让”,前四个字让我心悦诚服,但“让”字让却不敢恭维。老子又作了一个与您如出一辙的论断:“我恒有三宝:一为勤,二为俭,三为不敢争天下先。”是吗?

我觉得凡事都不能太绝对了,做人行中庸一点,做事要视环境决定做人的标准,不能拘泥固执,该争的时候就争,该不让的时候就不要让,该表现的时候就得努力表现自己,捍卫自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不让”且要“争”。先生有所不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不像你当年国泰民安,无论是经济抑或是军事,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人民道德,都可谓瞬息万变。地方性的区位联系,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利,国际互联网等迅速发展让人叹为观止。试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安稳地依着祖宗的家产,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果断的“让”字,不参与,争取经济合作,不和别国在竞争中取得发展,那么历史又将推向何处呢?

孔子先生,您也许不知道,中华民族在19世纪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一份份不平等条约摆在清*面前,他们可是您的好子孙,“让”、“让”、“让”。。。于是在一片“让”声当中您的家当被典当一空,至今还有许多文物还在列强的博物馆中呀!然而,您的子孙们又准备闭上眼睛休息了。

生灵涂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让”出来的。

还有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事要禀告先生您。1948年,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强大的新中国。1997年,在*的据理力争下回归了祖国怀抱。二年后,澳门又回归祖国。静心闻着紫荆花和荷花的香味时,我明白了要靠努力争取国家强大的真谛。

看着澳门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想起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党我正确路线,综合国力不断升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还能恪守您的一个“让”字吗?先生您说呢?请先生明察。

祝先生

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