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04

    出自荀况的《尧问》。掌握一样东西不要失去,再微小的行为都不要怠慢,忠实诚信不要厌倦,那么天下就会来到。
  原文: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君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谷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之言也。曰:诸侯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憙。”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成王之为叔父,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故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
  语曰:“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禄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礼瘉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者入焉;多其功而不息。为人下者其犹土也!”
  昔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莱不用子马而齐并之,纣刳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不亲贤用知,故身死国亡也。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剌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天地不知,善桀、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接舆避世,箕子佯狂,田常为乱,阖闾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
  大意
  本篇记录了尧与舜的对话。舜认为取天下的办法是专心政事,不犯错误,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行忠信而不倦怠,则“天下自来”。本篇最后一段歌颂了荀子及其学说,“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遗表”、“观其善行,孔子弗过”、“贤哉,宜为帝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05

【原文】尧问于舜曰:“我欲致1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2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3邪!夫有何足致也?”

【注释】1.致:《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孙子·虚实》:“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里用为控制之意。

2.贲:(fen愤)《易·贲·辞》:“贲,亨,小;利有攸往。”《书·盘庚》:“用宏兹贲。”《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简释引刘师培曰:“贲,偾古通;偾,奋亦古通。《广雅》训奋为‘动’,又训为‘舒’;《史记》集解训奋为‘发’,则‘实於外’者,即发抒於外之义。”这里用为显露、发抒于外之意。

3.隅:(yu于)《诗·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礼记·曲礼》:“抠衣趋隅。”《考工记·匠人》:“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乐府诗集·陌上桑》:“日出东南隅。”这里用为角落之意。

【译文】尧问舜说:“我想控制天下,应该怎么办呢?”舜回答说:“掌握一样东西不要失去,再微小的行为都不要怠慢,忠实诚信不要厌倦,那么天下就会来到。掌握一样东西就象天地,微小的行为就象日月,忠实诚信充满内心,显露于外,表现于四海,天下哪里还有角落呢?又怎么用得着去控制呢?”

参考资料:《荀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05

出自: 《荀子·尧问》:“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

原文: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

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

注释:

于:向。曰:说。欲:想要。

致:《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孙子·虚实》:“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里用为招引之意。

之:指得到天下。奈何:有什么办法呢。对:回答。执:掌管。

一:专心一志。失:过错。行:做。微:细小的事情。怠:松懈。忠信:忠诚守信。

勌:同“倦”,疲倦。盛:充满。内:内心。
贲:(fen愤)《易·贲·辞》:“贲,亨,小;利有攸往。”《书·盘庚》:“用宏兹贲。”《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简释引刘师培曰:“贲,偾古通;偾,奋亦古通。《广雅》训奋为‘动’,又训为‘舒’;《史记》集解训奋为‘发’,则‘实於外’者,即发抒於外之义。”这里用为显露、发扬,表现。
隅:(yu于)《诗·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礼记·曲礼》:“抠衣趋隅。”《考工记·匠人》:“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乐府诗集·陌上桑》:“日出东南隅。”这里用为角落之意。

译文:

尧问舜说:“我想招引天下的人,对此该怎么办?”舜回答说:“主持政务专心一意而没有过失,做细小的事也不懈怠,忠诚守信而不厌倦,那么天下人自会归顺。主持政务专心一意像天长地久一样,做细小的事像日月运行不息一样,忠诚充满在内心,发扬在外表,体现在四海之内,那么天下人岂不就像在室内的角落里一样啦?又哪里要去招引呢?”

《荀子·尧问》记录了尧与舜的对话。舜认为取天下的办法是专心政事,不犯错误,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行忠信而不倦怠,则“天下自来”。本篇最后一段歌颂了荀子及其学说,“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遗表”、“观其善行,孔子弗过”、“贤哉,宜为帝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