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07
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学贯中西,年轻的时候也曾热衷于救国救民,与鲁迅一样针砭时政,和学生一起*,曾和人办《论语》与《人间世》,其幽默睿智不失天真与热情的性格,十分有趣。少年时候,林博士受*教影响,青年时代留学海外,视野的开阔与头脑的发达且无中国民性里的保守与老猾,知理而近情,又有革新意识,相信科学,相信爱,倡导生活的艺术,而不失思维的性。郁达夫对林语堂的评论是:“真诚勇猛是书生本色,至于近来的耽溺风雅、提倡性灵,亦是时势使然,或可视为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
在这本《中国人的生活智慧》里,就可见到林博士的真诚与勇猛,对当时国人的智慧和德性,林语堂开门见山毫不避讳:“让我先来谈谈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他的眼里,这些品性使中国人失却思维与行动能力。对于当时的民族性格,林语堂以西学的观点来剖析讲解,其痛心疾首之处简直怒目冲冠:“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底,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缺乏社会纪律之习惯,为中华民族之最大致命伤”:“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庭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击中要害,是林博士温和喜悦之外的激扬慷慨,其幽默仁爱之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处,跃然纸上。
林语堂对生活的热爱,其实有他妙察深思之后对*大理想的放弃,无论子思的中庸,孟子的情智勇,还是他所鼓吹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艺术,都是他对未来的一些热情构想。树与石,花与花的布置,游览,居室与庭院,乃至饮食等等,他既在这些琐碎的事物里发现中国人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又在这些对日常生活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里看到危机:“这样过于丰盛的菜肴,是处于敬客的虚假形式……很可能,中国*效率的所以低弱,直接导因于全体官僚大老爷个个须每晚应酬三四处的宴会”。
在那战火纷飞诸多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时代,林语堂的快乐原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看看他的《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就能明白林语堂的苦心:“我们必须重新信任这个‘身体’的优美收受器官,我们把轻视感觉和畏惧情感的心理一律摒除……唯有承认现实人生的那种哲学才能够使我们获得真正快乐,也唯有这种哲学才是合理的、健全的。”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关注心灵快乐的作家,大家都在国仇家恨的时候,林语堂却早已开始了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深刻而快乐的,好比一个智者,不因其深刻而失去温和柔软的声音与生动慈和的表情。他把艺术、诗歌、宗教的存在目的,就归于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感受力:“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对比始终存在的各种批评,生硬无感情的美,与为了公义而不惜凶狠,形式主义地打着礼貌的旗号而缺乏内在的尊重的种种社会现象,林语堂的眼光何其高远而开阔!
幽默带来的快乐自在,使林语堂在那局促的时代里似乎天真而超脱,似乎格格不入,实在,他不仅充满对生活与生命的长远洞见,而且善于发现尘世的天堂,亦严亦慈智慧而不乏俏皮轻松的风格,更使困苦中的日常生活欢喜自在,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对生活与未来有期待与勇气,就是世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08
你这个大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