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88狙的威力///??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85式7.62mm狙击步*
85式7.62毫米狙击步*是在79式7.62毫米狙击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外形上看,两者好似双胞胎。85式狙击步*的结构同79式,瞄准具、弹药、刺刀等也与79式相同,但85式狙击步*的精度要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
特点:该*1985年定型。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用于杀伤1000米内的单个有生目标,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0%以上,在步兵作战通常小于400米,绝大多数在200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可达95%以上。
*上的可卸式刺刀兼有剪刀、锯条、匕首及野外生活的辅助工具等多种功能。与一般步*相比,该**管增长100毫米,初速增大100米/秒,从而保证了外弹道性能及弹丸飞行的稳定性。配有光学瞄准镜,可在夜间观察、搜索、瞄准和射击。
性能:
口径:7.62毫米
初速:830米/秒
全*重:3.8公斤
全*长(不带刺刀):1220毫米
瞄准基线长:585毫米
有效射程:800米
弹匣重 0.23公斤
供弹具容量:10发
寿命:6000发
放大倍率:4倍
出瞳距离:70毫米
88式5.8mm狙击步*
88式5.8mm狙击步*的研制,历时6年,于1996年完成生产试制任务,1997年装备驻港部队。在研制过程中以提高射击精度为主线,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着重解决了射击精度、直弹匣供弹的可靠性、击针与拉壳钩断裂、击针惯性击发造成单打连、射弹偏流修正等问题。
主要技术特点:
总体性能:
88式5.8mm狙击步*在世界上首创将小口径弹用于狙击步*,弹头飞行速度高,有效射程达800m,在1000m距离上可100%穿透3mm厚的A3钢板。在此距离内,其侵彻能力超过了85式7.62mm狙击步*。
在使用5.8mm普通弹条件下,射击精度尚优于俄罗斯SVD狙击步*、以色列伽利尔狙击步*,接近国外采用高精度专用比赛弹的狙击步*。
经过各种特殊环境条件的使用试验,88式5.8mm狙击步*故障率低,可靠性好,使用安全。
使用“三无”结构:
该*采用无托、无提把和无腮垫结构型式。
一、无托结构:
采用无托结构突出的思想是大大缩短全*长度,改善机动性。同时设计成直*托有利于抵肩射击时减小动力偶,提高射击精度等。
无托实际上是将*托套装在机匣上,把机匣包容起来,使机匣与*托合二为一,大大缩短全*长度尺寸,减少*托所占有的空间。
二、无提把结构:
虽然提把有利于战斗中转移阵地时携行,但其位置应接近全*的质心,而这一位置正好是瞄准镜的位置,二者重叠,瞄准镜只有安置在提把上方,此时,瞄准镜连同提把的高度约75mm,提*时要将提把与瞄准镜同时握持,最大的手也难以捏住;另外,从外形上看全*高度尺寸大,显得臃肿,失去平衡感,瞄准镜位置高需要增加贴腮垫。不设置提把,全*布局紧凑,协调美观。但要解决转移阵地时单手携*的问题,为此确定了单手携*的位置在瞄准镜座之前,在全*质心位置靠前一点的上下护木部位,并调整了下护托右方尺寸的大小,使握持舒适,并保证握持部位与瞄准镜之间的空间。经过征求部队意见,认为可满足携*的要求,达到了不设置提把的目的。
三、无腮垫:
大多数狙击步*具有光学瞄准镜和机械瞄具两套瞄准装置,要使两套瞄准装置在瞄准上互不干涉,必须上下错开。一般光学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于机械瞄具,也就是说要有不同的贴腮高度,但人们的平均贴腮高度是一定的,过高过低都会造成疲痨,从而影响射击效能。一般采取使用光学瞄准镜时,装上腮垫部件,而使用机械瞄具时,去除腮垫部件的方法,这样增加了变换瞄具时的操作,而且腮垫容易丢失。
88式5.8mm狙击步*采用翻倒式机械瞄具结构,翻倒后,不影响光学瞄准镜瞄准。
使用机械瞄具时,可迅速卸下光学瞄准镜,将准星座和表尺座竖立,即可瞄准,快捷迅速,达到了两套瞄具具有相近的理想贴腮高度:机械瞄具50mm,光学瞄准镜51mm。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勤务性(图2)。
瞄准具:
88式5.8mm狙击步*采用了光学和机械2种瞄具。光学瞄准镜具有3~9倍连续可调的放大倍率,分划内装定,调整简便,可快速精确瞄准目标;光学瞄准镜采用燕尾座与*结合,由旗形手柄紧定,装卸快捷,重复装定精度高,不影响准确度。
机械瞄具直立时有可靠的定位,经试验长期重复扳倒与竖立,磨损量甚少,对射弹散布影响甚小。
结构简单,一件多用:
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与一件多用是5.8mm狙击步*的整体设计思想。全*由*身组件、*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托、上护盖和下护托、弹匣及脚架共9大部件组成。
发射机的全部零件组装后,共用一个弹簧同时起到击锤簧、阻铁簧、单发组铁簧、扳机簧的作用。发射机内还有阻铁保险、不闭锁保险,构成了多重保险功能。
*托、上护盖和下护托3大件组成全*的外形,每件与*身连接的插销均连接在各自的本体上,不致散落。附件装在下护托的握把内。
轻便的两脚架,具有可拆卸、可折叠、火线高可调的功能。
人机工效好:
合理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发挥武器的最大射击效能是狙击步*至关重要的,设计时,根据成年人体尺寸和部标准——《*械人机环设计要求》合理地确定了有关参数。
2.5.1优先确定瞄准装置的位置。瞄准镜眼罩到抵肩的合适距离是190~200mm,确定为195mm;表尺照门距离抵肩为245mm;因为是无托结构,这个距离较近,宜采用觇孔,对觇孔的大小试装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3种小方孔,经部队使用试验确定优选为0.8mm×0.8mm;贴腮高度按人机环设计要求范围是50~75mm,为使用瞄准镜不致过高,使全*质心接近*膛轴线,最后,确定为51mm;表尺8个码的贴腮高度为50~53mm。
2.5.2扳机到抵肩的距离。这一距离对射手操作省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是无托结构,握把与扳机要放在弹匣的前方,这就使得此距离过长,操作费力。为缩短此距离,使握把与扳机尽量靠近弹匣,所以采用直弹匣,以减小弹匣的总宽度;并将安装方式改成直插式,以减小装配距离。这样按照中国人的一般臂长,优化握把与扳机到抵肩的距离为365mm;并合理选择握把的形状,周长104mm,与*膛轴线的夹角65°,使射手握持舒适省力。
2.5.3拉机柄与保险位置的设置。一般拉机柄均设置在*机框上,由于是无托结构,拉机柄距抵肩距离太近则操作时使不上力,根据全*的布局,*机组件采用短导轨长导引,*机框以一长管伸展到前方,在导杆上作辅助引导,拉机柄设置在*机框前端长管的右前方,拉机柄距抵肩375mm,使装填操作自然省力。保险设置在机匣后下方,便于右手操作与左手托*,或右手握*左手操作,变换方便、迅速。
应用新材料、新工艺:
构成5.8mm狙击步*整体外形的*托、上护盖、下护托3大件均用超韧增强尼龙66注塑而成,基本色彩为黑色,总体均匀一致,外表面呈细麻点亚光面,既不发光又有好的手感;其热变形温度高(250~260℃),并且来源丰富。
脚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通过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有质量轻,耐腐蚀,耐磨的优点。
黑色金属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磷化技术,具有膜层薄、晶粒细,结合力强。其抗腐蚀能力比氧化高10倍以上。
*管内膛采用换向镀铬技术,使铬层结晶均匀,提高了*管使用性能。
*管毛坯采用调质处理,改善了加工性能,在长径比特别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内膛加工质量。
对复杂的关键件如*机组件、机匣、瞄准镜座等尺寸精度要求高,形位公差要求严的零件采用加工中心加工。对表尺觇孔采用激光或数控线切割机加工。其余尽量采用少切屑或无切屑的冲压、型锻、注塑、焊接等工艺。

热心网友

我手里的M99狙击那才叫厉害,12毫米的子弹,威力很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