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4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18:36
要是一生气就打,当然对孩子来说不好了,盛怒之下最好是不要来教育孩子的,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情绪波动较大时,出手也是很重的,打坏孩子就后悔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18:37
在心理学中,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在基本情绪上,人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只要是人就会有这四种情绪存在。
中国的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这一代人,只有快乐才是最好的,愤怒的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所以一旦我们感觉到愤怒的时候,会主动选择压抑下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愤怒会代表我们是一个“不好”的人,因为我们不愿意做“不好”的人,只能以“笑脸”示人。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不得不说我们真的被这个观点害得好惨。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愤怒情绪的时候,如果选择压抑下去,就是所谓的“克制”,愤怒并不会消失,而是积累在身体里面,当这种情绪越积越多对时候,总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喷发出来的那一刻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子的行为。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一个老好人在公司里面被老板骂了一顿,可能经常被骂,但是他不敢对老板发火,只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内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是自己做错了老板骂是应该的,还得对老板表现出一副笑脸,同事都觉得他脾气特好,但是这个人下班了就开始垂头丧气,走在路上被一只突然草丛里冒出来的猫下了一大跳,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就特别容易爆发,会瞬间想踢死那只猫。
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被猫吓一跳么,有必要那么残忍么?殊不知那一瞬间内心所有的愤怒和委屈集中爆发,而猫就成了他愤怒的背锅侠。
现实中很多妈妈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行为不会那么极端,但是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惩罚孩子,事后还会后悔觉得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发火了。
因为孩子出生后,需要付出最多的就是妈妈。先是辛苦的怀胎十月,出生那一刻妈妈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然后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睡眠,有的为了带孩子身体都熬垮,这种牺牲难免会让妈妈心理感觉到不平衡。
在这种长期的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遇到家庭里面稍微有些矛盾,比如有一个过分干预家庭的婆婆,或者老公工作忙不顾家,或者单位里面不如自己的人都升职了,这样妈妈就会更辛苦:一边为孩子无条件付出,表现出来自己是个好妈妈,一边不断的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而当孩子一旦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妈妈就很容易借此爆发。
那一刻会觉得自己都那么辛苦了,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竟然还不听话,太悲催了!在这种*为力的环境下,就动手打了孩子。
这就是很多妈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理由了,尤其是妈妈内心越多的不平衡,暴力行为就会出现的越频繁,如果内心的情绪累积到病态时,就会像上文中失手打死孩子的妈妈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