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弟弟周作打出手乃至绝交,为啥会兄弟反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3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2

因为周作人妻子告诉周作人鲁迅想要欺辱她,周作人一听十分生气便和鲁迅大打出手,从自以后两个人再无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2

周作人听信妻子的枕边风,认为鲁迅欺辱于他,所以二*打出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3

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的关系就是如此。这两兄弟忽然反目,而且两人对此三缄其口。对于鲁迅与弟弟周作*打出手乃至绝交的原因,坊间有传闻曰:只因为日本媳妇。


手足情深的兄弟

鲁迅是家中老大,父母对其寄予了厚望,很重视培养他。周作人在家中排行老二,小时候不幸染上天花,自小就身体孱弱,父母对其要求并不严格。年幼时,鲁迅和周作人一同玩耍嬉戏。年少时,两人在一块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老大鲁迅说了算,周作人跟在他*后面就可以了。

周作人也因此有了依赖性强的特点。鲁迅的父亲卧病期间,家中大量繁重的事务,如跑当铺、请医生、抓药等,都是由鲁迅一力承担的。

鲁迅和周作人的求学经历也十分相似,都去过三味书屋读书、南京读书、日本留学。鲁迅先行一步,周作人跟着就行了。两人分开期间,还会书信不断,互相作诗唱和。鲁迅甚至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书籍以周作人的名义出版。

周作人在日本与羽太信子结婚后,不得不面临留学生费用不够的现实。鲁迅知晓后,立马做出了回国的决定。这样做鲁迅可以帮衬弟弟的生活费。周作人学成回国后,鲁迅又忙着张罗周作人的工作问题。在鲁迅的牵线搭桥下,周作人去了北京大学工作。

两兄弟自小就手足情深,相依为命。鲁迅也一直秉持着长兄如父的理念,对周作人照顾有加。连鲁迅家中都说,家里的老二周作人是一个有福之人。


"兄弟怡怡"不可靠

1919年,鲁迅卖掉了绍兴的祖宅,带着家人迁居至北平。之后,鲁迅四处物色房产。两兄弟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加上卖掉祖宅的钱,买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这套四合院共有20多间房子。购房后,周作人在鲁迅的支持下,去了日本把夫人羽太信子和子女一起接到北平团聚生活。

周作人走后,搬家的一切繁琐事务,都落在鲁迅肩上,鲁迅整整忙碌了9个月。考虑到羽太信子是日本人,鲁迅特意将四合院后院的几间房子改装成日本样式。一切安排妥当后,鲁迅一人从绍兴老家接来了母亲、三弟等家人。

住进四合院后,鲁迅决定用自己和周作人的收入供养全家。周作人也表示同意,两人经济作了合并。一般都由长兄的妻子打理家庭事宜,但鲁迅夫人朱安目不识丁,鲁迅和周作人商量后,决定将管家的担子交给羽太信子。鲁迅自己除留下香烟钱和一些零用花销外,把收入所得悉数交给了羽太信子掌管。


羽太信子并不是传统的中国女人,根本不懂得精打细算,用起钱来大手大脚,生活上也喜欢讲阔气、讲排场,日常用品她都用日本货。其实当时在北平生活的日本侨民比较多,市场上日货琳琅满目。

但在羽太信子眼中,日本本土的东西要比中国货好,她常常不计成本托亲戚朋友从日本捎来。羽太信子雇佣了六七个仆人,要是饭菜不合她的胃口,她会要求厨房撤回重做。羽太信子根本不管钱的来源,只管自己花钱舒服痛快。

这样的家庭管家,周作人至少是默许的。周作人本来就对羽太信子不敢说"不"。鲁迅只能跟着受苦,压在他身上的经济负担更加重了。

羽太信子还不能称心如意。她真正的目的是让四合院里只住下她们一家人。羽太信子先想方设法赶走三弟周建人。之后,羽太信子开始向鲁迅下手了。


翻阅鲁迅日记可以看到,在1923年7月14日他写着,当晚他们一家自己吃饭。7月19日,鲁迅收到了一封来自周作人的信。信中写到,请鲁迅今后不要到周作人一家居住的后院来。鲁迅感到很诧异,想找周作人问个明白,但周作人不肯相见。

鲁迅是个耿直之人,不能忍受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人。7月26日,鲁迅开始收拾书籍,为搬家做准备。8月2日,鲁迅带着妻子离开了四合院。

原本亲密无间的两兄弟在1923年突然不相往来。这场冷战一直僵持着,到了1924年6月,竟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有一次兄弟二人甚至大打出手。

6月11日,鲁迅去四合院取书,羽太信子竟拿起一本书扔向鲁迅,周作人并未进行阻止。鲁迅对此置之不理,专心找书。

此事以后,兄弟两人只能走向反目成仇的境地,而后逐渐演变为决裂。


兄弟失和的原因不详

鲁迅和周作人两个当事人对失和这件事保持了高度的沉默,都不主动发出声明和给出解释,任由外人评说、猜测。由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鲁迅和周作人的好友许寿裳曾说,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个歇斯底里的人,看似对鲁迅恭顺有加,内心却怀着嫉妒和憎恨。

周作人是个糊涂人,只一味听信妻子的枕边风。周作人一心想在自己的"苦雨斋"里过清闲、隐世的日子,就算自己孩子在旁哭闹不已,他依旧能够自顾自地看书。

鲁迅虽然没有直接对兄弟失和的事发表言论,但他的一些文章和文字中都透露着内心的苦痛。1924年,鲁迅曾用过"宴之敖"的署名。根据许广平回忆,鲁迅曾对她说过这个笔名的含义,"宴"从上向下分3段看,是家、日、女;“敖"代表出来。连在一起看,暗含着被家中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意思。


即便鲁迅和周作人这兄弟两人互相理不理睬,交流之心变得麻木,甚至到了冻结的境地,但感情还是会在心里。兄弟两人总归血浓于水。但人间不乏纠缠累心、沟通伤神的感叹。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选择相忘于江湖。也许这两兄弟也有这样的想法。

人生每个阶段,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和朋友、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会有所不同。有些会依旧亲密如故,有些变成了藕断丝连,有的变得杳无音讯,有的却形同陌路。还是渡尽劫波友谊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最好。人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和他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