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2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1:48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外戚*。外戚在西汉长期专政,是皇帝依靠的主要力量。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就在高祖死后专权,几乎要让江山改姓,若不是被意外铲除,西汉的历史,可能比秦朝长不了多少。再以后,景帝时的窦婴,武帝时的田蚡、卫青、霍去病,昭帝时的上官桀、霍光,宣帝时的史高,元帝时的许嘉,莫不如此,到了成帝刘骜即位,他的妈妈王政君,就是王莽的亲姑姑。

皇帝能力强的时候,外戚是一种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时候,外戚就威胁皇帝的统治,进而动摇整个王朝。吕姓外戚即是很明显的例证,假使他们中间有一个不是脓包,刘姓皇帝反击失败,西汉的政权一定结束。所以在大的教训之后,文景两任皇帝,对外戚都保持相当距离。到武帝刘彻,虽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够控制局势,而且还在防范工作上采取残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前88),最心爱的小儿子刘弗陵,只有九岁,他想立他当太子,于是先行把年轻美丽的太子生母钩弋夫人杀掉,并解释说:"我死之后,她当了皇太后,一定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为了避免吕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1:48

前汉亡于汉武,后汉亡于明帝。汉初实行虚君实相制度,高祖刘邦乐做甩手掌柜,行政实施实际由留候张良,萧何,樊哙,王平等掌控。虽然后来,刘邦灭异姓王,打击削权萧何,但汉已形成皇权与文武官僚集团相平衡的局面,甚至要依赖相权才能维持王朝运转。这就是为何刘邦临终,吕后急于求问相位的继位人选的原因。吕后临朝称制,胁持子惠帝,孙隐帝,大肆提拔吕氏,都只能抗衡一时。吕后一死,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文官集团发动政变,捕杀诸吕。其相权之大可以弑君――为免留后患,以非惠帝所出,诛杀惠帝的三个儿子,包括隐帝,及其三族;大到可以选帝――迎最懦弱的文帝继位。前汉几帝不过是象征性的元首,对丞相官吏的奏请只有说准或不准的权利。景帝时,晁错更是死于矫旨骗杀,景帝无可奈何,事后不能追究。正因虚君实相,皇权被束缚,皇室不能胡作非为,而丞相又被各级官僚钳制,权力互相制衡。帝不敢纵欲,相不敢也无须篡位,官不敢上行下效贪虐。这才有文景之治。汉武上台,加强皇权,废黄老尊儒学,为皇帝不再无为而治大造*。设尚书台,以宦官为秘书,政皆决于内朝,开了宦官干政的恶例,相,官只有执行尚书台的命令,剥夺了相等文武官僚集团议政的权利。正因集权,武帝独断专行,已无人可以制约规劝,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远征匈奴,经营西域,甚至“犯我强汉,虽远必灭”,除了满足武帝好大喜功外,一无是处,更将文景二朝的盈余损耗殆尽。为弥补国库亏空,五均六输,盐铁专卖,国营垄断,加重赋税,将汉初以来积极的经济自由度,轻徭薄赋一扫而空。为避免官府盘剥,农户弃牛耕,人力犁田。中国的经济发展倒退了近百余年。武帝临终前才下《罪己诏》,全面否定自己以前的*,但已无力回天。他留给后任的是一个因征西域人口减半,歉手无粮赈灾,汉朝首次流民*(元封四年,前107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烂摊子。*杀戾太子,弃长立幼,幼小的昭帝被霍光乘虚掌握尚书台,三废三立。元,成帝时,权力被尚书台任中书令的宦官控制。为对抗宦官势力,皇帝又引入外戚。宦官外戚轮流执政,互相对抗的局面形成,已经没皇帝,丞相,官吏什么事了。最后外戚王莽战胜宦官,对汉朝失望的国民也任由汉朝灭亡。而这一切的因由不过是汉武帝加强皇权,设立尚书台等举措。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1:49

冠冠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1:49

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不事政纲,让汉朝逐渐衰弱。而“断袖之癖”典故中的的宠奴董贤,二十二岁时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