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7:43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很重,一般都是偏爱嫡子,而且有的也会让嫡子继承家中的事业或者官爵。因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但妻子的地位并不平等,那么古时孩子出生以后要对父母行被供养之礼,嫡子和庶子的礼仪讲究不同的是一般来说,嫡长子承担着一个家族的下一任*人的重任,他与其他的儿子,在权力地位上有着极大的差别,几乎所有方面都占有优先权。
和“嫡”相对的是“庶”,庶子指的是低于正室的妾或姨娘(皇室为嫔妃等)所生之子称为庶子,其中年龄最大的儿子,则称之为庶长子。
除此之外,中国嫡子为尊的观念也传播到了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朝鲜李氏王朝。那个时代,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除了王族和宗室外,庶出的子女要把嫡出的子女当作主人对待。
《吕氏春秋》的说法则举例了嫡庶观念的极端例子:“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和财产等。即使庶长子年纪比嫡长子大,势力比嫡长子大,甚至更加贤良,都不允许打破继承人问题上的惯例。如果庶长子的权力,与嫡长子的名位,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时,便会演变为权力斗争。
因为妻子地位的不同,导致孩子也有了嫡庶之分,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嫡庶观念简直深入人心,但元朝以后就慢慢削弱了。
对于这一讲究嫡庶到了过分地步的事例,连《吕氏春秋》也评价道:”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可见,尽管嫡庶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因为纣王兄弟们出生时母亲的地位不同而改变了一国之主的归属,但民间的有识之士还是反对这样墨守陈规的立储方式的。
可见,中国在输出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传播出去了一些糟粕的观念。说起来,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为名,二是为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7:43
在做道场时则可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每五盘(或碗、或碟)供品为一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7:44
古时孩子出生以后要对父母行被供养之礼,嫡子和庶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7:44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嫡庶观念简直深入人心,但元朝以后就慢慢削弱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4 17:45
古时候制度深严,嫡庶有别,关系待遇差别很大,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