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1:27
按照我国官方界定,14岁以上的女性都属于妇女,14岁以下为儿童(幼女)。
在我们国家的话语体系中,在晚清之前是没有“妇女”这个称呼的,只存在“妇”(已婚)和“女”(未婚)的表述,它们来自于女性的家庭角色,却缺乏对与女性作为群体的整体性称呼,这也是对数千年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依附性社会地位的真实反映。
所以,常说的“女性”“妇女”这些概念都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且天然地带有思想启蒙的色彩。就像“青年”这个概念,在古代的中国也是没有的,正是五四运动的*火炬,让社会化了的“青年”概念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扩展资料:
“妇女”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比“青年”更复杂一些。据学者考证,“妇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康有为18年撰写的《请禁妇女裹足折》当中,随后一系列关于禁缠足的文献,也大多在标题中使用了“妇女”一词。
但是,当时汉语双音节*尚未兴起,这里的“妇女”大概率意味着两个单音节词的叠加,就如同“父子”或者“亲友”那样。此时的“妇女”仍然是家庭内的“妇”和“女”,并不具有脱离家庭的意涵。
在五四之前,从18年的《女学报》开始,陆续出现了《女报》《女子世界》等杂志,基本采用“女”或“女界”称呼中国女性整体,直到1911年才出现了以“妇女”为题的《妇女时报》,但使用“妇女”的频率很低,各种不同称谓常常混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妇女(成年女子的统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45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孙犁《风云初记》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扩展资料:
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社会承认“妇女节”是对女性地位的肯定,但从女性热衷为她“改名”的争论中也可看出女性对自身生活品质的重视和追求完美的勇气。
希望有一天,妇女节真的如同盛开的玫瑰一般,有爱,有浪漫,有色彩,符合所有女人的心愿。如果能给“三八”妇女节改一个更适当的名字,诸如“玫瑰节”之类的,让属于我们的节日更名副其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4:20
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引证释义:孙犁《风云初记》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女子 [ nǚ zǐ ]
女性的人。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家中有一个老婆,没有儿,只有一个女子,名叫白梅英。”
二、女生 [ nǚ shēng ]
1、女学生。
2、女青年;年轻女子。
巴金《家》五:“二表哥说他们学堂明年下学期要招女生,我想去投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6:11
在法律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而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大于14周岁称少女,14岁以下(含本数)称幼女,7岁以下称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