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BIM技术的认识。你认为学习BIM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6:51

1、BIM技术的内涵和认识: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建造技术,其需要综合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信息来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应用BIM技术除能够建立建筑模型以外,更主要的是其应用会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进行了信息集合,BIM技术拥有传统工作模式以及协同管理模式不具备的优势特点,其改变了传统粗放型施工的弊端,而实现了向先进集约型施工方式的转变。其在施工控制和可视化模拟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实现可视化效果设计,检验模型效果图,实现4D效果模型设计以及监控等功能。BIM技术的出现掀起了建筑行业的一场信息技术变革,从此建筑行业变得更加精细化、高效化和统一化。因此,BIM技术其被誉继CAD技术以后的最为重大的技术革新。

      我国应用BIM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尚且处于发展初期,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其应用率不足10%。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中,明确提出要把BIM技术作为重点技术项目加以研究,同时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适应国际标准的BIM规范标准,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将BIM技术作为了建筑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内容,并将数字城市建设作为建筑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其中BIM技术的应用将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通过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实践可以表明,我国已经具备BIM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例如上海中心大厦、奥运“水立方”场馆以及世博场馆等大型复杂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均较为显著。

2、学习BIM课程最大的困难:

(1)BIM软件体系庞杂,相互间不协调,与国家标准不兼容

      BIM需要BIM软件作为支撑,而国内的BIM软件80%以上都是国外的,对于我国的建筑国情很难适应,虽说大多数BIM软件商大量宣传他们的软件有多么多么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从事软件操作的人员素质有限,BIM软件操作繁琐,与国内应用接口较少,也成为BIM学习、推广困难的原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课程体系欠缺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BIM工程人才的需求,高校课程设置应旨在加强学生的BIM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前许多高校虽有尝试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但相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未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或局限于单个软件的基础应用,或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普及性讲座,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3)教学资源欠缺

      不管是BIM课程体系的建立,还是BIM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专业教学资源作为支撑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现阶段BIM教学材料、BIM可操作软件、BIM实验室设备等硬件设施依然缺乏。例如软件作为实现BIM技术的基础,西方国家有普遍使用的Revit、Navisworks、Tekla等软件,已相对齐全与成熟。国内的软件商仅有鲁班、广联达、斯维尔等少量软件厂商,加上引入软件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笔高额经济承担,因而并非所有高校都与企业开展合作,也因此无法给学生带来BIM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使得所学知识仅限于理论而缺乏实践。

(4)解决方案

      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与企业应该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帮助克服难题;另一方面对已取得研究成果的高校BIM教学模式进行借鉴,已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内BIM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6:51

BIM 软件提供了一个基于模型的过程,用于建筑行业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组织、设计和管理。该软件收集数据,并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造之前、建造期间和完成之后呈现真实世界的演示。

AutoCAD、Navisworks、Infurnia、Vectorworks Architect、Autodesk Revit、Autodesk BIM 360、ALLPLAN、Tekla BIMsight、DataCAD

1、BIM核心建模软件:Revit、Bentley Navigator、ArchiCAD。

2、BIM方案设计软件:Onuma Planning System和Affinity等。

3、BIM结构分析软件:ETABS、STAAD、Robot、PKPM等。

4、BIM可视化软件:3DS Max、Artlantis、AccuRender和Lightscape等。

5、BIM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鲁班软件、Autodesk Navisworks、Bentley Projectwise Navigator和Solibri Model Checker等。

6、BIM运营软件:ArchiBUS。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