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瓦雷里的生平及作品艺术特点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2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2:05

  据梁宗岱先生后来撰文介绍:保尔·瓦雷里在大学时代便突现出他的诗歌天赋,当时就有报纸预言:“他的名字将在人们的口头传颂。”但在结束法学院的学业,获得法学士学位的前后,一种柏拉图式的清心寡欲情绪控制了他。12年9月他同家人前往热那亚度假,在一个暴风雨交加的“可怕的夜晚”,他决定放弃诗歌和爱情,献身于“纯粹的和无私的知识。”

  这一别诗歌便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间,瓦雷里在国防部、哈瓦斯通讯社等处工作,但求知和深思的习惯,已成为他的生命根源了。在这二十余年中,瓦雷里一方面致力于从前在学校时格格不入的数学,一方面更在想象中继续他的真的追求与美的创造:数学是训练他智力的弓;柏拉图教他深思;达·芬奇和笛卡尔教他不仅深思而且要建造;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教他怎样使诗情更幽咽更颤动;拉·封丹、拉辛、马拉美教他怎样用文字来创造音乐……

  “是的,梵乐希(瓦雷里旧译名,下同)这二十余年的默察与潜思,已在无形中,沉默里,长成为茂草修林了;只待一星之火,便足以造成辉煌的火的大观。”

  这一场大火终于引发。在他的好友——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及其他友人再三催促下,瓦雷里答应将自己青年时代的诗稿结集出版。在付印前,他想写一首40行左右的短诗附在后面,作为与诗神永别的纪念。可这小诗的想法如一星之火,使瓦雷里一发而不可收,燃烧成一首五百余行的长诗——《年青的命运女神》。

  这首诗对法国知识界的震撼之大,影响之深是惊人的。一位评论家称:“我国近来产生了一桩比欧战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保尔·瓦雷里的《年青的命运女神》。”一首诗竟比一场战争更重要,可见其受推崇的程度。

  在爱好文艺的社会里,无处不听到此诗的回声。许多诗人学者甚至以相互背诵该诗为乐。巴黎有名的杂志《知识》举办了一次“谁是法国今天最大诗人”的选举,瓦雷里被读者不谋而合地选中了。

  1924年冬天,法兰西学院院士法朗士逝世,位置出现空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瓦雷里——这位集象征派大成的诗人,成了生平反对象征派最力的法朗士先生在法兰西学院的继承者。但一些评论家却指出,保尔·瓦雷里加入法兰西学院,与其说是他的荣幸,不如说是法兰西学院的荣幸。是的,许多的天才人物,并不那么为官方接纳,这同时也使天才的光辉无从照耀那森严的门垒。
  保尔·瓦雷里说,求学要务求实学,看重博采;吸取西方文化,要从其精义入手,而不是也不必为虚名去钻某一门学科的牛角尖。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93426.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9 12:06

保尔·瓦雷里(1871-1945)旧译梵乐希,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往往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哲理性主题,被誉为“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
他继承了马拉美的纯诗传统,却在诗歌中融入了关于生与死、变化与永恒、行动与冥思等哲学上的思索。其成名作是《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描写不同性质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1922年,瓦雷里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收录了诸多优秀的诗作,包括《脚步》、《石榴》、《风灵》等。
瓦雷里一生的颠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海滨墓园》写诗人在海宾墓园沉思有关存在与幻灭、生与死的问题,得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把握现在、面对未来的结论,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首诗代表在诗歌创作方面瓦雷里的成就高过了他的前人马拉美。
以保尔·瓦雷里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在匡正欧美当时浅陋直陈的诗风上,在加强诗歌的凝练、含蓄、韵味和质感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有时也造成诗歌的晦涩难懂,削弱了诗歌的现实意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