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小生”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4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18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

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

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18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文小生里又分为这么几类: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袍带小生也可以叫纱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来以后,既不能带杀气,不能粗野,也不能带稚气,显得挺天真活泼似的,那样不行。 除了文小生外,还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纯粹的武小生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穿长靠的武小生,比如《镇潭州》、《小商河》的杨再兴,《磐河战》、《借赵云》的赵云,《银空山》的高思继,《柴桑关》的周瑜等,都属于这类的角色。还有一种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从武打的功夫来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说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结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与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庄》的石秀,《雅观楼》的李存孝等,都属于这类角色。可是有些戏,像《八大锤》的陆文龙,现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这样的戏也叫“两门抱”。所谓“两门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袍带小生的风度,一般说,应该是雍容端庄还要带点儒雅稳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陈三两爬堂》里的陈魁等,都是戴纱帽,穿蟒袍的。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阶比较低的角色,像《奇双会》里的赵宠,《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进士以后),《清风亭》最后出场的张继保等。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头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绣着花的,表示年轻、潇洒。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为扇子本身就是一种舞蹈道具,可以辅助演员做出许多舞蹈动作。在京剧舞台上,扇子不是为了天热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气,都可以拿扇子。实际上扇子是一种特殊道具,主要是用来帮助角色表现他的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风度。例如《拾玉锡》里的傅朋,《西厢记》里的张生,《人面桃花》里的崔护等;都是这类的角色。这类角色一般离不开爱情戏,所以经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还有一种叫穷生,专门指一些倒霉的穷困潦倒的念书的人,比如《评雪辩踪》里的吕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连升*》里的王明芳,《状元谱》里的陈大官等,都属于这类角色。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贵衣。富贵衣是一种专门名词,就是在青道袍上补了许多花补丁,这样的衣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词叫富贵衣。还有一种说法,这些人虽然眼前很穷,将来肯定是要富贵的,现在虽然穿得这样破,却是将来富贵的象征,所以这种衣裳叫作富贵衣。这是过去戏班里的一种说法。在文小生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 翎子生
  翎子,也叫雉尾,俗话就是野鸡尾巴,尺寸很长很长,最长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凡是头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气势很盛的青年角色。这种角色虽然划在文生范围里,实际上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可以说是文武之间的一种行当。因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凭工架,凭舞蹈,用翎子做出许多舞蹈动作来。比如《群英会》、《回荆州》、《黄鹤楼》的周瑜,《风仪亭》、《辕门射戟》的吕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杨宗保等,都属于这类,扮演这样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刚健、英武的风度。

  京剧早期小生
  龙德云
  京剧早期的小生,时汉调演员。1830年左右到北京。龙演唱用奔嗓音高调,声音且雄,犹如虎啸,与今日小生唱法差别很大,时成"龙调"小生。1845年左右,搭和春班演唱京剧,擅演《辕门射戟》(吕布)、《黄鹤楼》(周瑜)等。
  德珺如
  德珺如(1852——1925)满族人,他出身贵族家庭,自幼酷嗜京剧,擅演青衣,常以票友身份串戏,后下海成为艺人。初演青衣,后改小生。他的嗓音宽亮高亢,浑厚刚劲,吸取了徐小香、龙德云的唱法,演唱气势磅礴。他的天赋很好,大小嗓运用自如,结合自然,和谐悦耳。在演少年英雄时唱腔常常运用“炸音”、“虎音”,《罗成叫关·小显》、《飞虎山》、《监酒令》、《孝感天》、《辕门射戟》、《白门楼》等戏最擅长。他对人物的揣摩深刻细腻,善于结合人物和剧情设计唱腔。在小生唱腔直腔直调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还善于吸收其他艺术营养为我所用。孙菊仙演《未央宫·巡宫》唱二黄导板·回龙·慢板,他移植过来,谱成小生唱腔,对小生二黄唱腔有所发展和丰富。他演《辕门射戟》吕布,射戟时,引弓信手发箭,百发百中,堪称一绝。他的戏路广博,桃李满门,而且各行角色都有,小生金仲仁,净角金少山,老生孟小茹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朱素云
  男,京剧小生。名沄,字舫仙,号纫秋,小名四妞。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初习昆旦,后改京剧小生,为四喜班鲍福山弟子。后又得徐小香教益。并为清“内廷供奉”。 他扮相英俊潇洒,嗓子稍欠宽亮,故此不常演唱工戏。以演靠把小生戏为其专长,常演剧目为《辕门射戟》、《岳家庄》、《虹霓关》、《穆柯寨》、《破洪州》、《黄鹤楼》、《打寇》等。尤以《虹霓关》、《穆柯寨》的“对*”,边式优美,别具一格,而为人称道。与名旦王瑶卿、杨小朵并称为“三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经常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合作演出。
  徐小香
  徐小香号蝶仙,与程长庾长期合作,程十分倚重。徐小香有京剧小生"开山鼻祖"之称。初为票友,后搭四喜班,后搭三庆班,为小生主演。徐小香嗓音宽厚响亮,扮相英俊,戏路宽博,文武兼山,昆乱不挡,唱做均属上乘。他擅演的剧目很多,如《拾画叫画》、《举鼎观画》、《奇双会》、《玉堂春》、《石秀探庄》、《雅观楼》、《八大锤》、《借赵云》、《辕门射戟》、《镇潭州》、《凤仪亭》、《监酒令》、《孝感天》、《罗成叫关》、《小显》等。尤其与程长庾演唱合作的《三国志》连台本戏,饰演周瑜,最为精彩,时有"活公瑾"之美誉。后来的京剧小生,大多继承徐小香的演唱路数。
  京剧小生流派
  程派小生
  程继先是清末以来小生演员中成就最高、技艺最全面的一位杰出人才,他的表演艺术对现代小生行影响最大。 程继先自幼坐科,曾习武生,有很深的武功造诣,能熟练运用各类兵器的开打技巧,武打严谨、准确,于火炽中显示从容英武的气度。注意做派、神情和工架,表演传神入微,善于以翎子、扇子、甩发种种功夫以及细节的刻画来塑造剧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表演也毫不雷同,如周瑜一角,包括《群英会》、《临江会》、《回荆州》、《黄鹤楼》等剧目,程继先不仅塑造了统兵前风流倜傥、少年英俊的周瑜,也成功的再现了作为三军统帅,威风凛凛的周瑜。在一些含有相同的表演程式的剧目中,更细致的对周瑜的性格、心情、处境做了各自恰如其分的描绘,如《群英会》、《临江会》、《黄鹤楼》等剧中均有双掏翎、叼翎、耍水袖、亮相的下场身段,程继先都以动作幅度的大小、力度的强弱、步伐的疾徐、面部表情的变换甚至翎子功的运用分别予以不同的、合理的描绘,充分的展现了特定场合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又如,同是使用双锤,程继先能够通过表演区分出岳云、韩彦直这两个时代相通、身份相同、年龄相近的人物各自的鲜明特色。凡经他上演的剧目,均有与其他演员不同的表演,如《借赵云》的起霸、对白、开打,《八大锤》的双*和《岳家庄》的双锤等,即使极为普通的表演手段与程式如出场的抖袖、开打的对*,也都能边式、漂亮、与众不同。 程继先的表演富书卷气,因此他对所演的武小生戏于英武中含儒雅,文小生戏于文雅中显洒脱,穷生戏的寒酸迂腐也能不俗不火。他的念白讲求音韵,注意五声阴阳,大小嗓结合圆融无迹。曾先后与大量生行、旦行演员合作,戏路宽广,凡小生行当的各种类型如雉尾声、纱帽生、扇子生、穷生、武小生以及长靠、短打戏均所擅长,代表剧目储上述诸戏外,还有《蔡家庄》、《雄州关》、《探庄》、《状元谱》、《弓砚缘》、《连升店》、《奇双会》、《九龙山》、《八大锤》、《雅观楼》等。生平收徒较苛,私淑、摹演者极多,其弟子有叶盛兰、俞振飞、白云生等,其中以叶盛兰的成就为最高。
  叶派小生
  叶盛兰对程门本派的剧目、表演、武打、工架和念、做等面的全面继承,并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有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不仅青出于蓝,而且把程派小生艺术推向又一个新的高峰,其中最大的成绩在于唱工。 叶盛兰天赋优越,嗓音不仅宽亮高亢、圆润甜美,龙音、虎音兼备,而且耐唱,诸如大段的唢呐二黄、西皮三眼、原板等成套唱腔都能酣畅饱满、轻松舒展。唱法上,他远取德(珺如)、朱(素云),近摹姜(妙香)、金(仲仁),多方吸收了各家唱*、唱法的精华,而使自己的唱腔华丽秀劲,并研创了反西皮唱腔。叶盛兰善于以丰富多变的唱腔塑造人物,如同一吕布,在《辕门射戟》中的西皮唱腔挺拔豪放,盛气凌人,而《白门楼》中的西皮唱段则凄婉迂曲、悲怆动人。有时以唱腔刻画人物的激愤,唱的及其苍凉悲壮,如 《叫关》中的罗成。有时又以唱腔表现人物的绝望,唱得非常凄楚深邃,如《柳荫记》中的梁山伯。叶盛兰在唱工方面成功的艺术创造,适以补足了程派的缺陷(程继先不耐大唱),而使小生行当的艺术更为完善。对于程派的做工,叶盛兰于继承之外更有所发展,尤其刻画反面人物能够准确、生动、合理,如吕布的骄横浅薄,西门庆的凶狠狰狞都恰到好处。 叶在50年代以后,念白不须着意摹仿而酷似程继先,语气音色,皆可乱真,而且极有神韵,且进入最佳境界。他武功根底身后,腰腿功夫极佳,刀、*、剑、棍等等开打纯熟脆帅,翎子甩发均有超出前人的表演技巧,《狮子楼》(饰西门庆)、《翠屏山》(饰石秀)等剧中翻扑功夫和武技均不在武生演员之下。除继承了程派的全部剧目外,中年以后上演了一批独有的剧目,如全部《周瑜》、全部《吕布》、全部《罗成》等,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繁重,充分的展现了他全面的艺术造诣。《战濮阳》、《翠屏山》、《狮子楼》、《双合印》和50年代以来的新剧目《周仁献嫂》、《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西厢记》和现代戏《白毛女》都属珍品,反串戏《木兰从军》、《南界关》、《英杰烈》等则因他曾习花衫,演来寓刚于柔,更别具风采。叶盛兰全面的发扬了程派小生的艺术,被认为是当代小生的首席演员,中年以后更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小生流派。弟子有萧润德、茹绍荃、李元瑞、张春孝、马玉琪、马荣礼、张岚方等,子少兰亦能继其衣钵,再传弟子有于万增等。此外,大多数小生演员都能摹学叶盛兰的演唱,影响极为深远。
  姜派小生
  姜妙香戏照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书,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 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润高亮,耐唱受听,他吸取了青衣的传统唱腔、唱法和运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脱俗而且无脂粉气。经他精心加工设计,创制出别致优雅、富于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杨宗保"扯四门"的西皮唱段,经他演唱后,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唱。 姜妙香念白讲求声韵和吐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环境、运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的表现,是姜妙香演戏的一大特色。他能戏极多,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彩。《监酒令》、《辕门射子》、《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及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斤一笑》、《俊袭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 姜妙香有弟子50余人,较著者有阎庆林、沈曼华、江世玉、黄定、童寿苓、徐和才、刘雪涛等;津沪票界潘经荪、袁青云、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金派小生
  金仲仁以票友下海,师承德珺如,由宗王楞仙,多与著名生、旦行演员合作,戏路宽,善借鉴,长于做、念,成为*以后小生流派代表人物之一。 金的唱工宗德珺如,并讲求因戏设腔,注重节奏尺寸。念白、做工学王楞仙,字音准确,语气传神,尤擅京白,所谓"京味"极为纯正,醇美动听。在表演时,他表情细腻,注意发掘人物的内心,用种种表演手段赋予人物活力,加强人物的感*彩。饰演贵胄、将帅具华贵雍容之概,演有痴、呆气的书生如《悦来店》之安骥、《梅玉配》之徐廷梅等,尤能合乎身份,不失本色。演穷生戏如《打侄上坟》之陈大官亦能于寒酸潦倒中透出大方的气度。在参加新排剧目的演出当中,善于移植、借鉴传统剧目中的表演和特殊技巧,点染生姿,如在《关王庙》中饰王金龙,移用了《打侄上坟》中陈大官仓皇急避提鞋拾银的身段,沿《钗头凤》陆游迎接唐蕙仙时化用了《奇双会》赵宠闯辕的神情动作,将《黄*宫》*叔段的表演用于《乾坤福寿镜》"认母"一场等,都是借鉴化用的范例。金仲仁虽然出身票友,但武功扎实,与刀马旦合演《马上缘》、《虹霓官》毫不示弱,在《雄州关》中饰韩彦直,《雅观楼》饰李存孝,《雁门关》中饰杨八郎,分别有复杂的表演技巧,均属难能。历与王瑶卿、荀慧生、小翠花、王玉蓉等合作,无论传统剧目或新编剧目都能功力悉敌。他在荀慧生班中时间较长,所排新戏最多,《绣襦记》、《钗头凤》、《香罗带》、《杜十娘》、《玉堂春》、《得意缘》、《婚姻魔障》、《红楼二尤》、《晴雯》、《霍小玉》、《红娘》等都颇为得力于他的表演。 弟子以"维"字排名,有高维康、苏维明、董维贤、周维俊、洪维良、王维筠等,从其受业者还有李德彬、张春孝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