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4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9:41
孔子并不主张个人贫穷为好.
孔子赞赏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说他当家业富有时,说\"苟美矣\"(《论语·子路篇》).这就是说,富有是美的.这反映了孔子对富的看法.当学生冉有提出:\"既庶矣,又何加焉 \"人口多了,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富之.\"(同上)使人民富起来.这是从孔子仁的思想中可以自然引申出来的.推己及人,爱别人,爱人民,就要把美好的富也推给人民.这里当然包含后人所谓\"富民\"的思想.
(1)富是美好的,但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
什么样的富人不高尚呢 一是只富自己不富别人不富人民的统治者.例如齐景公自己很富,\"有马千驷\"(四千匹马与一千辆马车),古代以一辆马车和四匹马作为一个财富的单位,称为\"驷\".齐景公有马千驷,说明他很富有.但他不给人民办事,没有做出什么好事.所以当他死时,\"民无德而称焉\"(《论语·季氏篇》),人民找不出歌颂他道德的词.二是不义而富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就象浮云那样,虚无飘渺,不增加什么乐趣.(《述而篇》)哪些手段是不义的呢 孔子没有明说,但他提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篇》)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篇》)*混乱,百姓穷困,自己却很富,那是可耻的.*清明,百姓安乐,自己有俸禄,*变坏了,自己还是那样拿着俸禄,也是可耻的.透过这些说法,我们体会孔子的意思,是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篇》)就是说,统治者要与人民*,不要只顾自己发财,不顾百姓受穷.只有自己富,那就是不义的.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因此嫌贫爱富,是一种盲目的追求.孔子用《诗经》上的\"诚不以富\"来说明\"惑\".
(2)孔子认为\"富贵在天\",是由天命决定的,人是无法强求的.
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篇》)如果能够求到富贵,那么孔子愿意承担任何低贱的工作.但是,如果自己的努力求不到富贵,那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孔子的学生就有不听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致富.典型的有端木赐.他不受命运的支配,从事商业活动,由于预测市场行情比较准确,赚了很多钱.而道德和学问都比端木赐强的颜回,不肯出去做生意,只是守在家里受穷,在贫病交加中夭折.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从事农业的活动,发不了财.要发财,首先要学好文化.因此他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
(3)富,需要有文化,道德相配合.有文化,道德的人称为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固穷\",虽然穷困,却也不胡来,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君子富起来后,不能骄傲,更不能骄横.就是\"富而无骄\"(《宪问篇》).普通百姓一旦富起来,容易骄横,因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他们提高文化,道德水平,在富裕之后不至于骄横.这就是\"富而后教\".如果富裕了,不能及时给教育,新富起来而又缺乏教育的人容易骄横为暴,什么坏事都敢做,为所欲为,严重危害社会.按孟子的说法,这种人就跟禽兽差不多.富裕以后,头等大事就是教育.考虑不到这一层次,就是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孔子希望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先富起来.如果\"上大学赚小钱,上小学赚大钱.\"那么,这对教育界就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民轻视教育.口头上讲教育的重要性,作用甚微,无人相信,而实际上的导向,作用极大,不容忽视.
总之,从孔子的言论看,中国传统思想是不以财富地位论人,而是以德论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9:41
孔子并不主张个人贫穷为好.
孔子赞赏卫国的公子荆善于管理家业,说他当家业富有时,说\"苟美矣\"(《论语·子路篇》).这就是说,富有是美的.这反映了孔子对富的看法.当学生冉有提出:\"既庶矣,又何加焉 \"人口多了,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富之.\"(同上)使人民富起来.这是从孔子仁的思想中可以自然引申出来的.推己及人,爱别人,爱人民,就要把美好的富也推给人民.这里当然包含后人所谓\"富民\"的思想.
(1)富是美好的,但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
什么样的富人不高尚呢 一是只富自己不富别人不富人民的统治者.例如齐景公自己很富,\"有马千驷\"(四千匹马与一千辆马车),古代以一辆马车和四匹马作为一个财富的单位,称为\"驷\".齐景公有马千驷,说明他很富有.但他不给人民办事,没有做出什么好事.所以当他死时,\"民无德而称焉\"(《论语·季氏篇》),人民找不出歌颂他道德的词.二是不义而富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就象浮云那样,虚无飘渺,不增加什么乐趣.(《述而篇》)哪些手段是不义的呢 孔子没有明说,但他提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篇》)又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篇》)*混乱,百姓穷困,自己却很富,那是可耻的.*清明,百姓安乐,自己有俸禄,*变坏了,自己还是那样拿着俸禄,也是可耻的.透过这些说法,我们体会孔子的意思,是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颜渊篇》)就是说,统治者要与人民*,不要只顾自己发财,不顾百姓受穷.只有自己富,那就是不义的.富人未必都是高尚的,因此嫌贫爱富,是一种盲目的追求.孔子用《诗经》上的\"诚不以富\"来说明\"惑\".
(2)孔子认为\"富贵在天\",是由天命决定的,人是无法强求的.
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篇》)如果能够求到富贵,那么孔子愿意承担任何低贱的工作.但是,如果自己的努力求不到富贵,那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当然,孔子的学生就有不听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致富.典型的有端木赐.他不受命运的支配,从事商业活动,由于预测市场行情比较准确,赚了很多钱.而道德和学问都比端木赐强的颜回,不肯出去做生意,只是守在家里受穷,在贫病交加中夭折.孔子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认为从事农业的活动,发不了财.要发财,首先要学好文化.因此他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
(3)富,需要有文化,道德相配合.有文化,道德的人称为君子.
孔子认为\"君子固穷\",虽然穷困,却也不胡来,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君子富起来后,不能骄傲,更不能骄横.就是\"富而无骄\"(《宪问篇》).普通百姓一旦富起来,容易骄横,因此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使他们提高文化,道德水平,在富裕之后不至于骄横.这就是\"富而后教\".如果富裕了,不能及时给教育,新富起来而又缺乏教育的人容易骄横为暴,什么坏事都敢做,为所欲为,严重危害社会.按孟子的说法,这种人就跟禽兽差不多.富裕以后,头等大事就是教育.考虑不到这一层次,就是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孔子希望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先富起来.如果\"上大学赚小钱,上小学赚大钱.\"那么,这对教育界就会产生误导作用,使人民轻视教育.口头上讲教育的重要性,作用甚微,无人相信,而实际上的导向,作用极大,不容忽视.
总之,从孔子的言论看,中国传统思想是不以财富地位论人,而是以德论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9:42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雍也第六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第七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泰伯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罕第九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路第十三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宪问第十四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季氏第十六 孔子 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 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9:4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大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第七》大意:孔子在这里就明确表态:如果富贵可以求得的话,就算是给人赶马执鞭,我也会去干。如果实在不能求得,就“固穷”,固守清贫与道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9: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