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日本在工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经历了哪些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4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2:45

在日本的公害病已经发生多起时,公害一词还没有被严格定义。现在,公害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对社会有害影响的结果”。曾经致力于水俣病研究的日本教授原田正纯对公害病的定义是,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是不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发生的。应该在更早之前,环境和自然界就出现了种种变化,这是可以看见的。由于市民们对环境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日本厚生省(注: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公害行政部门处理污染问题。桥本道夫可以说是日本公害行政的创立者之一,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后不到一个月,桥本道夫进入大阪大学学医,在毕业担任几年医师后由于英语流利学习优秀被洛克菲勒集团资助去哈佛大学攻读公共卫生学硕士,1957年,桥本道夫被调到日本厚生省公共卫生局保健所科工作。那时的日本环境怎样呢?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环境非常优美,但是那时的日本截然不同。1955年,桥本道夫乘坐邮轮从旧金山回到日本,在邮轮靠近日本首都大门时,一个同行的外国人问桥本,对面海上像一条变色彩带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桥本敷衍道”大概是张开的渔网吧“,实际上,在邮轮驶入这片海域后,他才看清这条彩带是排放到海里的粪便。1955年的日本,在将近四十年的发展后经济正值顶峰,民众在期待着19年东京奥运会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同时还有城市规划不当、住房短缺等现状。由于这些问题不断提出来,厚生省保健所和卫生行政部门考虑重新建立环境卫生局来负责公害的卫生行政,桥本道夫成为新建的环境卫生科科长助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2:45

2011年3月13日,我曾经以工作的身份去日本报道311灾难,那是第一次去日本,走访了受灾严重的宫城、山形,回到东京跟进东京电力的核事故,再之后跑到似乎完全没有受到311影响的京都。2012年11月,受亚洲开发银行的邀请再次回到曾经的311灾区,进行日本灾后重建的访问。参观了石卷市曾经受灾最严重的渔港码头,看到了东京大学在这个渔港设立的检验水产品辐射量的实验室,以及专门处理日本境内辐射垃圾的处理厂。最近读了很多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作为曾经的环境科学记者,国内的环境情况可谓恶劣,而*的调整似乎永远是滞后的。在很多问题于国内是无解时,日本不但曾经经历过、解决过而且一直在向中国招手说愿意分享经验。一部分是好奇,一部分是感激那些曾经遇到的日本民众、*。10月10日是《水俣公约》签署的日子,在此一并讲下水俣病的案例。必定有着不对之处,请指出。一、日本的公害治理模式日本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和早期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出发点类似,以公害为切入点——因公害而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因公害而建立起针对污染源调查的机制,因公害而完善针对污染导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模式。英国以《公共卫生法》规定的卫生监视员制度为基础,在1958年《新大气清洁化法》中规定了无烟地区,也是从公害的角度切入到环境标准上来。这些先发展的国家与中国这种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在环境治理上有很大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2:46

相比后发展的国家,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它的国民在面对公害问题上有点“试错”的意味,在基本没有任何毒理性数据的情况下,人体往往成为公害事件的试验品,水俣病事件是这样、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也是这样。以牺牲上万人的健康为代价,日本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寻找环境治理即公害*的出路。卫生部门如何调查和找到致病因素、决策部门如何根据公害事件的结果进行决策、在不能完全依据科学数据确定患者与污染企业之间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行政如何做到公正、弱势的公害行政部门如何与强势的通产省等部门对抗,这些经验是中国能够向日本学习的宝贵经验。日本是一个公害事件频发的国家,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博士生蒂莫西·乔治也是《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一书的作者曾评价说,日本的经济奇迹是以人民健康、生命及牺牲某些社会群体为代价发展起来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