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2:25
测区中联测几何水准点的点数,视测区的大小及似大地水准面变化情况而定。一般地区以20km2~30km2联测一个几何水准点(或联测GPS总点数的1/5)为宜,山区应多一些。一个局部GPS网中最小联测几何水准点数,不能少于选用记述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个数。
联测几何水准点的点位,应均匀地分布于测区。测区周围应有几何水准联测点,由它们连成的多边形应包围整个测区。因为拟合计算不宜外摊,否则会发生振荡。
如果距离离有高程的控制点500米内,20cm应该没问题。
选择一个高程点作为垂直校正点,水准采用WGS84平面。
扩展资料: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TK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2:26
需要找到多个水准点,分别采集其大地高(和坐标),求解转换参数。点数越多越好。根据我们自己的工程经验,大约7个点是合适的。下面是一些论文的研究成果,供你参考。(1)测区中联测几何水准点的点数,视测区的大小及似大地水准面变化情况而定。一般地区以20km2~30km2联测一个几何水准点(或联测GPS总点数的1/5)为宜,山区应多一些。一个局部GPS网中最小联测几何水准点数,不能少于选用记述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个数。(2)联测几何水准点的点位,应均匀地分布于测区。测区周围应有几何水准联测点,由它们连成的多边形应包围整个测区。因为拟合计算不宜外摊,否则会发生振荡。(3)若测区有明显的几种趋势地形,对地形突变部位的GPS点应联测几何水准。36个点的实验表明: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进行高程拟合,用12个大致分布均匀的已知点(点占网点数的33.3﹪)进行高程拟合时,待求点的精度可达到四等水准要求,随着已知点的增加,待求点的精度指标也就越好,当已知点达到17个时(点占网点数的47.2﹪),待求点的精度可达到三等水准要求;而采用EGM96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高程拟合时,用10个大致分布均匀的已知点(点占网点数的27.8﹪)进行高程拟合时,待求点的精度可达到四等水准要求,随着已知点的增加,待求点的精度指标也就越好,当已知点达到13个时(点占网点数的36.1﹪),待求点的精度精度可达到三等水准要求。因此采用13大致分布均匀的已知点(点占网点数的36.1﹪)进行高程拟合时,既省时、省力、省钱,又符合四等水准要求。追问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原因,和下次遇到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