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02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23:10
冬至吃饺子,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冬至饺子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冬至节吃水饺或馄饨的习俗。潘荣陛(清)《帝京岁时纪胜》:"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馅包角儿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俗称"冬节",它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由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祖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这天都要吃水饺或者馄饨。有的还要喝酒,据说喝酒是为了暖身子,吃饺子是怕冻掉耳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0:44
冬至日吃饺子。“冬至节吃饺子”,是北方习俗,说是吃了饺子不冻耳朵。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而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足以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2:36
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和立冬都吃饺子,但是来源和说法不同
在北方很多地方,都说吃饺子是冬至的风俗,也就是“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其实也有地方在立冬吃饺子,每种说法都是有由来的。
在立冬吃饺子的由来是这样的,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大多都希望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顺便犒劳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要吃饺子。
北方人冬至这一天的饭桌上少不了饺子,光看看“冬至到,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类俗语就知道。据说饺子的出现,就和冬至这个节气有关。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一路上,他发现许多百姓冻烂了耳朵,就用驱寒活血的药材搅拌在肉馅里,然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状,热汤煮熟后施舍给冻伤的灾民。这种最初叫做“捏冻耳朵”的食物后来被命名为饺子。而南方人的冬至,吃的大多是甜甜软软的汤圆、年糕,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南京人还有喝鸡汤、吃豆腐等民俗,前者有进补之意,因冬至开始开始“数九”,步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后者则谐音寓意多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4:44
都可以,不同区域习俗不一样。
一 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两个节气都可以吃,意义不一样但吃饺子的养生道理都一样的。
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相传“冬至饺子”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三立冬部分地区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大体上是,冬至吃饺子。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有民俗专家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这时吃饺子有“顺从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7:08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二、含义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三、气候不同
1、立冬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习俗不同
立冬习俗:迎冬、贺冬、吃水饺。
冬至习俗: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
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节气,这两个节气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节气,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11月7日或8日将迎来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时间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那么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呢?吃饺子的习俗有很大的普适性,很多节日、节气好像吃的都是饺子。不过这些吃饺子的习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9:50
主要区别:时间点不一样。
一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二 、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这两个节气的食俗方面大体差不多。
1、冬至俗称数九,也就是九九的开始。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临沂周边地区,有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2、 立冬也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3、 立冬和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12:48
1、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2、立冬不吃饺子,只有冬至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