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0:38
摘 要: 声乐课作为学前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声乐课堂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存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等并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特点,无疑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声乐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观点。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声乐课堂教学是实现声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声乐教学原则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声乐课作为学前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课程。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声乐教师,应紧紧把握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以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地位及现状
去年,*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措施。里面提到:“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新的形势下需要具有较高情智结构、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拥有高超的声乐水平无疑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承担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仍然延续着传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模式,在教材的选用、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编排、评价标准选择等方面都参照的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单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
很多学前教育院校的声乐课几乎和音乐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等同,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性。往往在声乐教学中太注重对嗓音的训练、演唱技巧的提高,而忽视了儿童演唱特点的学习和把握,以及对儿童歌曲的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要为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服务的,要站在这个立场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既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又要学习和把握好儿童歌唱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还要掌握相当数目的儿童歌曲。如果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成“经过训练”的“艺术学生”,就必将影响教学的进展与质量。
(二)教学模式不统一、不成熟。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编制和工作量,使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突破个别课教学的局限性,但难以照顾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学生囫囵吞枣,拾点而遗面,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而不是“声乐教师”,因此,有的学校淡化了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仅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教师教一句,学生机械地模仿一句。这样无疑不利于学生对声乐技巧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学习,削弱了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兴趣;延缓了掌握声乐技巧的时间,造成了学生的进步幅度放缓或是学无所成,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
(四)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表现在现实中很少开展声乐比赛活动。一方面,由于学生脱离了艺术实践,演唱作品时缺乏舞台经验和艺术表现力,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进步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幼儿园实习中,往往注重对学生说课、评课、试讲方面的训练,却很少对声乐、指导儿童歌曲方面训练。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论优于实践的现象,在把握课堂教学理论上还能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到对儿童歌曲教唱和指导儿童歌唱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高等院校的声乐课和普通中学的唱歌课比较,无论是从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声音素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它的教学目的是为各个文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的;普通中学教学,它主要是通过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情操。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发声要领就可以了,因此应多采用齐唱形式教学。
学前专业的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属于声乐技能训练课,是幼儿教师的艺术课程之一。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声乐素质”包括:(1)掌握一定的声乐发声理论知识(发声器官的构造;呼吸方法;咬字的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等);(2)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五线谱、简谱的识谱法;乐谱中的力度、速度等符号;音高的定义;音的分区等),能看懂乐谱;(3)能听出乐曲的节奏节拍;听出作品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能哼唱出作品有标志性的旋律;(4)对音色有一定敏感度,能辨别声音的好坏和对错。(5)熟悉对幼儿歌曲教学进行指导的方法。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具备进行幼儿唱歌教学能力的新世纪高品质的幼儿教师,这是指导我们开展声乐教学的依据。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声乐素质,决定着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工作的追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极个别学生从没有上过音乐课,基本音准都没有,很多学生对声乐这个概念还很陌生,认为声乐就是唱歌,就是跟着老师照猫画虎唱下来就可以了,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认识乐谱,对音高不敏感,演唱时常常会有“跑调”的情况出现。所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依据学生水平进行声乐训练是必要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学前声乐教育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如在学生声乐学习的初期阶段,即一年级要以加强基础声乐训练,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为主要目的,从学习歌唱正确的发声方法入手。学习的演唱方法应以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中国唱法”为主。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演唱的曲目应以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经典民歌和创作歌曲为主,对于经典的意大利、德奥艺术歌曲及西洋歌剧咏叹调可选用名曲,如存在语言困难可用中文演唱。
从二年级开始,在学习经典歌曲的同时,可渗透一些幼儿歌曲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于幼儿歌曲演唱中,把学唱声乐歌曲作为唱好幼儿歌曲的基础。适合的作品有《鼓浪屿之波》、《高高太子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我亲爱的》、《摇篮曲》(舒伯特)、《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阳光少年》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适合吟唱,且前面几首歌曲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难度适合学生的演唱水平;后面三首歌曲是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儿童歌曲,可以渗透幼儿歌曲教唱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岗位打好基础。
现有的教材部分歌曲过于陈旧,好些歌曲学生不喜欢唱,兴趣不高。所以,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还应选取大量的课外教材(例如:《民族唱法歌曲大全》、《声乐考级曲集(少儿卷)》、《少儿声乐考级作品集》等)。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中有针对性地选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由简到难的歌曲,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忘国家的传统音乐。当然,有的时候学生对于高音的演唱上不去,一到那个地方声音就破,发不出音。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生理上达不到,而是学生对高音产生恐惧,又不懂方法的缘故。所以,在教学生演唱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心理是可以支配生理的,只要方法得当,高音就会唱好,并且坚定一个信念,思想永远走在声音之前。
(二)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教学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孰优孰劣说法不一。经过多年来的摸索,我形成了如下认识。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声乐专业人才”,再加上受学校声乐教室、师资的*,所以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模式应以集体课、小组课为主导、个别课为补充。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要遵循共性问题集体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讲解的原则。要适时调整不同课型教学训练内容,确定课型搭配,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水平,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确保声乐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以学习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这部作品需要6个课时来完成,那么我们可以大体这样安排这6个课时:第1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学习作品创作背景、倾听作品范唱、学会歌曲;第2课时:集体课,学生集体演唱歌曲,能做到熟练、完整演唱;第3、4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教师个别强调,包括音准、节奏、气息、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问题;第5课时:小组课,学生演唱作品,要求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教师个别强调,包括情感表达、动作规范等方面的问题;第6课时:集体课,学生汇课,相互观摩,全体学生基本都能做到有感情、有情境、有肢体语言地演唱作品,从而完成本作品的学习环节。
这样,用集体课向学生集体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技巧,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开阔视野,扩充曲目,增长见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小组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有利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来自四面八方,生理条件的差异,文化程度、语言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对声乐课产生恐惧。面对这一情况,必须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教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教学方法为以下几种。
1.情感与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首歌曲除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外,还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地歌唱才能赋予歌曲以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唱一首歌前要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创作的目的,理解歌词的意义。在演唱时要让学生去联想,眼前出现画面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例如《鼓浪屿之波》这首歌就是抒发了作者盼望海峡两岸人民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演唱时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时代背景,历史上的是怎样的,现在的又是怎样的情况,其次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这种期望的、迫切的心情。教师一直用这种方法,学生慢慢地就能学会怎样理解歌曲,怎么处理歌曲。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的结合,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文字、数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真实事迹提炼出的讴歌为祖国献身的先驱的一部作品,作品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感人,在讲授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搜集我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这部作品的歌唱家范唱等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给学生,丰富课堂讲述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作品背景、作品旋律有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作品的目的。
3.集多门相关学科、教学法为一体,采用融合式教学法。主要是将声乐的相关学科,即诗歌、朗诵、钢琴伴奏、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声乐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例如《我的渔家》这首歌曲,作品演绎的是“我”的家乡――渔乡的美好生活场景,教师在教授时:首先利用情境教学,可以给学生范唱,或利用多媒体欣赏一遍,再讲述我国沿海渔民的生活情况,描绘出一幅渔乡“水陆两条大道宽”的美好景色,使学生获得感知。然后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欣赏歌曲,欣赏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接着让学生用发声的状态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唱谱,通过唱谱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最后完整演唱,赋予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朗诵和情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四)将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只讲理论脱离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可想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定期举办声乐汇报演出、音乐会、声乐技能比赛等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可以通过排演童话剧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声乐教学技能提供机会,增强学生对声乐艺术教育的综合把握能力。增强实践性是一个被证明了的成功的方式,因而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要注意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很多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要“唱得好”这个误区,总是拿学前专业的学生与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注重在声乐演唱技巧上的学习,而忽视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首先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还要知道当前我国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师资,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要求是怎样的;怎样去和幼儿进行沟通并对其传授知识,为此,学前师范院校有必要适当逐年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期,经常同幼儿园保持联系与合作,共同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声乐教学实践机会。将自己学到的声乐技能与幼儿园课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0:39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定向为包括幼师以及其他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的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是当今学校的热门专业,声乐则更是其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课。它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后的幼儿园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学生素质不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其本身的特点。它与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比较,无论是从学生的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在教学目的的要求上都有很大区别。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音乐素养和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等,因为它是为各个文艺团队培养专业演员而服务的。而学前教育专业就不一样了,它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入学容易。学生的声音素质、文化生活环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要求我们声乐教学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不同的评判标准。
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正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不一,所以声乐教学工作者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教学,方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资金、人员配置等种种原因,在其声乐课堂教学中,一直都采取的是全班齐唱上课形式。课堂教学人数多、课程课时少,一班四五十名学生一起教,不可能进行单独辅导,也无法针对性地解决个别的具体问题来实行因材施教,只能统一地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也有些理论和带有技巧性的个别辅导,但肯定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兼顾到。由于学生声乐水平的参差不齐,老师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及时的辅导,声乐素质水平好的同学会因此而使学习声乐的兴趣产生淡化或者转移;素质水平较差的同学可能因为能力所限而力不从心,开始选择放弃这一门课,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和质量。
学但不致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注重“会唱”,忽略了最终的目的“会教”。上文说到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与专业院校的不同,不是以“会唱”为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参加工作后面对幼儿教学能“会教”。许多学生在学会了演唱技巧和欣赏能力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辅导去学习面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式方法,忘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日后的幼儿教学做准备,典型的本末倒置。强调演唱技巧的提升,对声乐艺术作品的掌握,都是为了以后的幼儿教学做准备的。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应该在掌握声乐的基本演唱技巧后,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研究上,其声乐课堂教育要适应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手段.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唱歌就是跟着老师唱,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对声乐的概念还是很陌生。针对此情况,声乐课堂教学中就更忌全面介绍笼统教学,这样学生们也只是囫囵吞枣,根本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相关内容,容易产生混淆,最终导致厌倦心理,连学习的兴趣都会丢掉。
因此,课堂教学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唱歌与声乐本质上的区别。
虽然声乐课堂教学面对的群体只是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但在课堂上都把他们当作专业学生来教,并且因为他们以后也要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并传授其一定的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是日后的幼师或者幼儿园相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还要了解幼儿的发声特点,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在H后更加熟练地开展工作。
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和相关素质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声乐课堂教学工作者要因材施教。这里就可以用到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分级教学法。所谓分级教学,就是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艺术素质等方面上,把全班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
对于上级的同学,本身基础较好,因而要加强对其的优势培养,要求自然要高些,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还要补充教学更难的声乐内容,同时老师多做指导、严格把关,促进他们对声乐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声乐水平更上一层楼。
而对于那些底子较差、声乐素质偏低的下级同学,老师必须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地指导。同时,应该秉承多鼓励、多启发、少责备、少忽视的原则,“气可鼓而不可泄”,真正做到对学生事无巨细,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声乐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声乐的好处与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他们自觉努力配合好声乐课堂教学任务。根据他们现有的能力,在不脱离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多布置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许多,也就更有学习兴趣了,信心也增加了不少,最终能使声乐水平提高不少。
最后,处于中游的同学会积极向上级同学看齐,并主动帮扶下级同学,使全班的声乐水平都产生显着的进步。这样在学生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保证每个同学都具备合格的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声乐素质。
创新教学,用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现在,创新式教学普遍出现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声乐课堂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大胆尝试新鲜理念与方法,打破旧有的古板教学模式,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声乐在教学过程中,光靠老师的耐心教和学生自 身刻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善用吸引人、感染人、生动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再加上老师准确的示范,才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掌握其技能技巧。
声乐教育和其它学科一样,不可能脱离相关门类而孤立存在。在进入该专业音乐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了解,因而在该阶段声乐教学应尽量抓住相应环节进行全面的知识渗透,使学生在声乐课程之中领略其他文化知识的魅力。因此,我们要求声乐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发声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学及其他方面的修养,注意生活的积累,内心越充实,表现出来的内容才能越丰富,才能在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中进行得更加得心应手。
创新教学不应拘泥于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任务,还应该多多善用现代社会的各种声乐资源。比如课堂上试唱流行歌曲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理念。如今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那么一两首喜爱的流行歌曲,从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与他们讨论并演唱其中几首,再从流行歌曲转到课堂教学歌曲中来,就能将他们未尽的热情与兴趣全部转到声乐课的学习中来,这样做既能激发他们学习声乐课的兴趣,又能间接地练习演唱基本功。
学生保持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现代教学方法都在提倡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学生学会学好声乐课程的前提和关键。当学生对这些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上去,变当初的被动接受声乐知识为主动汲取,对其学好声乐课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下去,就需要老师起到的指引推动作用。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是指路人与铺垫的作用,将过去那种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对声乐课的浓厚兴趣来自主学习声乐知识,并营造跃跃欲试的学习氛同,敢学敢唱想学想唱,这样歌唱的技巧就更易于被学生掌握吸收运用。
结语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与一般的声乐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它要求学生们既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同时也要求具有齐唱特点,还同时要具备教育幼儿的技能方法,是集多种所长为一体,相互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研究,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胆使用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声乐素质,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0:39
现在选择的专业就是在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像是比较洋气、热门的电脑专业,就非常受欢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