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壁画墓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3:01

在西安地区,唐代的壁画墓除上述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外,在西安市郊和毗邻的京畿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壁画墓。重要者有武周天授元年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隐的合葬墓,天宝四年苏思勗墓,兴元元年唐安公主墓,显庆三年执失奉节墓,景龙二年韦浩墓,景龙四年韦泂墓,中唐的韦氏墓,贞观四年淮安王李寿墓,景云元年节愍太子李重俊墓等。

李寿墓墓址在陕西三原县,是唐墓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墓道东西两壁,上层绘飞天、狩猎图,下层绘骑马出行图,由42匹马和81人组成,队伍严整,气势显赫。过洞及天井东西壁下层绘步行仪仗队12幅。

第四天井东西壁下层各绘大型戟架两副,旁边有仪仗队3列。第一、二、三、四过洞及甬道南壁均绘有重楼建筑。第三天井上部脱落下的壁画残片,有牛车、牛耕、播种、饲养家禽、推磨、担水、膳事等画面。

甬道口的东西壁上部各绘一飞天,下部两人,一佩剑,一持弓。甬道中部东西壁绘人物众多的内侍图、侍女图。甬道后段,东壁绘一寺院,西壁绘一道观,均有人物活动于其中。墓室西壁上部绘马厩及草料库。北壁东部绘一庭院,内有贵妇和侍女在游园及乐舞一组。南壁下部墓门两侧下部绘侍女图。壁画基本上是用铁线描,旗帜着色用平涂法,人物面部、服饰用晕染法。

唐代李爽墓壁画残存壁画25幅,较完整的有16幅。墓道进口处东壁,残留6个着乌皮靴的人的下半身。甬道口外东西墙壁上用朱红色绘宫殿。由甬道口向内,东壁画面依次为:执笏躬身男文吏、执笏直立女子、执拂尘女子、吹箫男乐人、执拂尘女子、执团扇女子。

北壁画面由东向西依次为:吹笛女乐人、吹排箫女乐人、双手捧盘女子、双手捧壶女子。西壁画面由北向南依次为残存头部、捧盘女子、捧黑色杯子女子、男子残像。南壁画面已脱落净尽。

甬道西壁画面由北向南依次为:女子、执笏躬身文吏,面部颧骨染一块红色。墓顶绘有日月、星辰、银河等。墓室壁画用彩绘,墓道壁画都用墨画。

乾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夫妻合葬陵。在陵园东南方向有17座陪葬墓,如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李仙蕙等五座墓,其墓室里的壁画更为清丽,达120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反映了皇宫内的现实生活气氛较浓,与宋以后脱离现实的文人画迥然不同。

在陪葬墓,壁画几乎布满了墓道和前后墓室的四壁及顶部,进入墓道仿佛到了一个地下画廊。

永泰公主墓入口处以飞腾于流云中的青龙和白虎为首,后面紧随一组威武雄壮的仪卫队伍。左青龙、右白虎在这里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表示方位。在我国古代有“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是用来象征天空的。

古人把星空分别划成了固定的区域。《史记•天宫书》里把星际天宇归纳成四大区域,即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四宫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代表。这样,天空宇宙便通过“四神”的形象呈现在古人的脑海中了。仪仗出行图是这一时期唐墓壁画的重要题材。永泰公主墓东西两壁中就绘有30人的步行仪仗队。以东壁为例分为5组,每组6人,这种仪卫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仪仗中之诸卫,而超越了公主一级的仪仗制度。

前墓室东西两壁的宫女图,久享盛名,为人称道。整个画面绘有30个面色红润、身着宫装的唐代妇女。其中以东壁南侧的一幅宫女图最为精彩。左起第一人双手托着披巾,挺胸趋步前行,姿态雍容华贵,似为领导,嗣后宫女面相和神态各异,服饰与发式不同,分别捧盘执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尘,或端蜡烛,由九人组成向同一方向徐徐行进的队列。

这是一些站立人物的排列,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间的效果,给人物以正、背、转、侧的前后穿插,使她们左顾右盼,相互呼应。

整个画面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又从不同角度画出人物默颔、凝视等神态,表现了宫廷婢仆所特有端庄、拘谨、豪华而空虚的外貌与心理特点。

这幅宫女图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只是一群生活在宫廷里面侍奉主人被人呼唤的宫女奴婢,但画家还是通过高度美化的艺术构图,使这些美女荟萃一起,流光溢彩而妖艳动人。

这些宫女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为整个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围。其端杯侍女头梳螺髻,面颊丰润,娥眉朱唇。袒胸、纱巾披绕双肩,长裙曳地,“S”形宛转着窈窕的身姿,双手托高足杯,显出柔美的体形曲线,风韵殊艳,神采奕奕。

整个前后墓室,上圆像天,绘有日、月、星、辰,东边绘有一轮冉冉升腾的红日,下边衬托着连绵不断的群山和波涛汹涌的海水,红日内挺立着一只三足鸟;西面一轮清辉冷艳的明月高挂太空,月内隐约可见“桂树檐宫”“玉兔捣杵”“嫦娥起舞”“吴刚酿酒”,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在淡青色的顶部,还绘有许多小白点,是宇宙内星辰的代表。下方法地,绘有唐代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天圆地方”之说。

妇女形象,是唐墓壁画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处理不好,就会千篇一律。这幅宫女壁画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然而,平淡的生活情节,一经画家巧妙构思,竟妙趣横生。

这幅壁画,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形象塑造、勾线敷彩,均能代表唐代人物画的高度水平。画中这群风华正茂的女子,以其特有的风采,闪现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青龙、白虎北边绘有两幅阙楼仪仗图壁画,其阙楼宏伟高大,为三出阙即一母阙、二子阙,天子用三出阙。三出阙是阙这种建筑物中等级最高的一种,表现出古代的等级,也是阙这种建筑发展到唐代的实物资料。

紧接着是仪仗队,此画以浓艳的色彩和工整的线描,表现出太子大朝时的仪仗场面。画上的将士身着盔甲,穿战袍,旌旗猎猎,鼓角阵阵,做行进状,可以看出分步队、骑队、车队3个部分,气势雄浑,场面博大,洋溢着激昂的旋律。

阙楼仪仗图背面的城墙构筑精细,可看清女墙、马面等,并陪衬以远山为背景,山上种植松柏,笔法细腻,在唐墓壁画中实属罕见。

在第一过洞东西壁上,各绘有四只神骏英武的豹子及牵豹武士,他们身穿黄袍,脚蹬长靴,左手牵豹,其中两人的腰际带有铁抓,当为驯豹工具,豹子朝前警望跨步疾走,长尾斜垂,给人一种凶猛桀骜之感,但驯豹人则显得悠闲自信。表明豹子已经训练有素,驯豹人胸有成竹。在人与人之间还绘有树木、山、石等,这就是蜚声世界的《八豹图》。

在第一、二天井的东西壁上,绘有大型列戟图4架,每架12杆,戟头下有虎头小幡,幡下面有红、绿、黄各色彩带。戟架前立两排仪仗队,每队12人。

唐代的列戟制度,表示爵位高低,48杆戟的仪仗,在陕西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属帝王使用的仪卫。

狩猎活动在唐代贵族集团中非常盛行,他们在酒醉饭饱之余,常游猎逐兽山林,消遣射禽苑中。有时狩猎活动规模很大。

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边表现狩猎出行的《狩猎出行图》,画面上以古树青山为背景,由40多匹人马和2只骆驼组成。前面有4匹奔马为先导,在一手持旌旗的骑者后面,数十骑人马前呼后拥,中间一骑高头白马的人物,神情严肃自若,可能是出行中的主人。这些强健的猎手佩弓带箭,架鹰携犬,气氛热烈,场面雄阔,生动地反映出墓主人出行的煊赫。

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气势壮阔,共有20多骑人马,骑马者均带幞头,腰间束带,黑靴。有的手执偃月形鞠杖。最前面一个,勒缰跃马,迅疾反转,举仗欲击飞球。其他几人驱马腾空,向前拼争。其后数十人各乘强壮的骏马,纵横驰骋,穿行在古树青山之间。画面以特有的语汇勾画出疾驰的马蹄,杖球的声响,激烈的气氛,*真地再现了1000多年前马球运动的盛况。

绘于同一墓道的《观鸟扑蝉图》壁画,则反映了宫廷生活中的一个游园场景。一雍容华贵的妇人,一手挽巾,一手执金钗,抬头仰视飞鸟;一妙龄少女头梳双髻着男装,双袖飞扬,神情专注地欲扑打树上的鸣蝉;另一侍女双手托巾交叉胸前,表情沉静若有所思。

作者通过观鸟扑蝉的生动情节,描绘了3个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鸟的飞动,蝉的嘶鸣,举钗观鸟,甩袖扑蝉,静中取动,为画面增添了静动两相映衬的韵律感。

通过画匠的神来之笔,无论是3位宫女观鸟、扑蝉,还是伫立不动,仅凭不同的眼神与注视方向,就淋漓尽致地提示出她们正当青春年华,却幽居深宫的悲凉内心世界。

唐代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当时外国使节、宾客纷至沓来,中外文化、经济交往十分频繁。《礼宾图》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史实。

画面共有6人,左边3人为唐鸿胪寺*,他们头戴笼冠,身着红色袍服,手执笏板,气度不凡,举止威仪,正侃侃商谈,接待友好宾客。第五人头戴羽冠,身穿红领袖白袍,腰束宽带,黄靴。

据《旧唐书》有关日本、高丽的记载推断,似为日本或高丽使节。其他两人可能是东罗马使节和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来宾。他们彬彬有礼,拱手静立,等待主人迎接。此画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勾勒精细,笔触酣畅,是一幅高水平历史人物图卷。

乾陵陪葬墓中的壁画,是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之一。这些墓壁画的出现,闪耀着唐代工匠们的智慧才华,不仅是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窗口,而且能使今人直接观赏唐代绘画之妙,感受唐代绘画之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