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2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09:26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说中元节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晚上为什么不可以出门
中元节晚上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但还是应该尽早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太晚。
中元节尽量早些回家,夜间尽量待在家中,更要避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尽量避免行房,避免吵闹,否则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酿成祸端。
如若实在没办法需要在夜间外出,路上尽量不言语,不在路边随意大小便,不随意往路边吐痰,特别是有人烧过夜的纸灰堆处,不小心踩了或吐痰啥的,要在第一时间认错并请求原谅。
夜间出门可随身携带香或纸钱,实在不行的话,携带一盒香烟,即使自己不抽,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点燃放在路边供养那些孤魂。
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中元节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09:29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说中元节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晚上为什么不可以出门
中元节晚上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但还是应该尽早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太晚。
中元节尽量早些回家,夜间尽量待在家中,更要避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尽量避免行房,避免吵闹,否则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酿成祸端。
如若实在没办法需要在夜间外出,路上尽量不言语,不在路边随意大小便,不随意往路边吐痰,特别是有人烧过夜的纸灰堆处,不小心踩了或吐痰啥的,要在第一时间认错并请求原谅。
夜间出门可随身携带香或纸钱,实在不行的话,携带一盒香烟,即使自己不抽,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点燃放在路边供养那些孤魂。
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中元节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0:34
中元节是不是鬼节的意思
中元节是鬼节的意思。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两个宗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则强调孝道;佛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这般描写。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那么,将“中元节”定义为中国的“鬼节”,合适吗?
中元节从何而来?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的确,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礼记·月令》中写到在孟秋(农历七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这个名称体现了该节的佛教因子。“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解倒悬之难。佛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其母死后堕于饿鬼道中受苦,目连用神通之眼看到后十分伤心,以钵盛饭运用法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一到口边即化为火焰。佛祖告诉目连,其母罪孽深重,需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肴果品置于盆中,供养十方众僧,这样的功德广大,才能使他的母亲济度。目连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南北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盛发展的时期。“目连救母”这则佛门的孝义故事,也有人说是佛经译者根据中国孝道文化的改编,但不管怎样,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观念熏陶的中国民众的口味。从这个故事出发,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佛历以此为岁末,七月十六日为岁首)兴起了盂兰盆会,供佛及僧,祭祀亡灵,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及时记述了这一节日的新变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文献也记载,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养诸佛。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所以中元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道士们在这一天讲诵,为地官庆贺诞辰,为众鬼超度,同时信众们也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日超生。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1:21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什么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就是我国的中元节,这个节日与其他节日相比多了一些恐怖的色彩,因为在民间人们又把中元节称作是鬼节。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
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統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
为什么中元节叫鬼节
中元节之时,鬼门关大开,百鬼夜行于人世间,这时候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称为鬼节。
鬼节又称七月半,与清明节、寒衣节等合称中国三大鬼节,而七月半则是之中最大的祭祀节日,也是最大的鬼节。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中元节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
中元节不能做哪些事情
1、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游。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明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8:22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说中元节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晚上为什么不可以出门
中元节晚上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但还是应该尽早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太晚。
中元节尽量早些回家,夜间尽量待在家中,更要避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尽量避免行房,避免吵闹,否则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酿成祸端。
如若实在没办法需要在夜间外出,路上尽量不言语,不在路边随意大小便,不随意往路边吐痰,特别是有人烧过夜的纸灰堆处,不小心踩了或吐痰啥的,要在第一时间认错并请求原谅。
夜间出门可随身携带香或纸钱,实在不行的话,携带一盒香烟,即使自己不抽,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点燃放在路边供养那些孤魂。
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中元节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9:11
中元节是不是鬼节的意思
中元节是鬼节的意思。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两个宗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则强调孝道;佛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这般描写。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那么,将“中元节”定义为中国的“鬼节”,合适吗?
中元节从何而来?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的确,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礼记·月令》中写到在孟秋(农历七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这个名称体现了该节的佛教因子。“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解倒悬之难。佛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其母死后堕于饿鬼道中受苦,目连用神通之眼看到后十分伤心,以钵盛饭运用法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一到口边即化为火焰。佛祖告诉目连,其母罪孽深重,需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肴果品置于盆中,供养十方众僧,这样的功德广大,才能使他的母亲济度。目连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南北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盛发展的时期。“目连救母”这则佛门的孝义故事,也有人说是佛经译者根据中国孝道文化的改编,但不管怎样,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观念熏陶的中国民众的口味。从这个故事出发,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佛历以此为岁末,七月十六日为岁首)兴起了盂兰盆会,供佛及僧,祭祀亡灵,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及时记述了这一节日的新变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文献也记载,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养诸佛。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所以中元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道士们在这一天讲诵,为地官庆贺诞辰,为众鬼超度,同时信众们也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日超生。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懂视网 时间:2023-01-06 04:49
1、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2、节日来历: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9:08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无论*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古代祖宗观念比较强的时候,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
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
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天官赐福
农历正月十五日,谓天官下降赐福,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这一天人们贴对联,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
《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图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
以天古、蝙蝠为主组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
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地官赦罪
地官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地官即其中之一。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水官即其中之一。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于太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9:09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俗称鬼节,七月半。
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投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9:09
中元节为何叫“鬼节”?它的传说与文化你知道多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9:10
01 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因为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也就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僧道俗三流合一的祭祀节日。
中元节为什么是鬼节?
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是哪一天?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因此中元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源于:古代土地祭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后来慢慢就发展成为给祖先上坟,为亡魂赦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9:11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