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6: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06
吴川-四会断裂带1∶20万遥感解译结果表明,区内隐伏岩体遥感图像特征表现为较为规则的环形图像,这种环形图像,多具有中心突出感,其边缘具有宽窄不一的环圈,这种环圈的外缘与背景色调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外边缘。这类环形图像一般规模均比较小,直径多在0.5~2km之间,有的更小。当然也有部分直径3~5km的。一般来说,环的突出感越强,其埋深越浅。直径大者反映其深部隐伏岩体规模较大。环形突出感比较差、直径较小,环形图像比较模糊的,埋深一般均比较大。在沉积岩或副变质岩分布区,隐伏岩体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图像上沉积岩或变质岩层理影纹岩石结构基本完好,即反映地层岩石的形态与成分遥感特征表征存在,而其上叠加隐晦的环形图像,使叠加区反映地层岩石的成分遥感特征稍模糊,其环形图像的中心色调比较浅,边缘具有较为规则的环形退色或深色特征,尤其中心明显,此类环形构造多反映隐伏岩株。当其上部出现的环形图像面积比较大,形态比较规则,色调比较明显均匀,层理影纹与环形图像区色调出现深浅的差异时,此类环形构造反映的隐伏岩体多为岩盘或比较大的岩株或岩基。当环形图像中心与边缘色调均匀递变,周边色调宽度对称相当时,表示隐伏岩体侧伏不明显,而其周边出现异常色调不对称宽窄变化时,表示该隐伏岩体具有侧伏特征,其侧伏方向则与异常色调变宽的方向一致。隐伏岩体的埋深可据上覆层理影纹的清晰程度加以判定,一般来说,上覆岩层层理影纹越清晰,反映隐伏岩体的埋深就越大,相反埋深就浅。二是在变质较深的岩区(指震旦系)或岩浆岩区,隐伏岩体的判译比较困难,其判译依据主要是岩体上部出现放射状、环状、弧状裂隙,或其内部出现与地质体不相吻合的环状、弧状蚀变带等特征。在地植被发育地区,由于隐伏岩体的存在,使地层岩石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发生变化;由于隐伏岩体的存在,其上拱形成的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放射状、环状、弧状节理裂隙;岩石裂隙土化加强,使地表水得以储存,以及地层岩石中易溶地球化学元素增加;由于隐伏岩体的存在,其热事件引起上覆地层岩石发生烘烤作用,使原岩石结构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线状高温热泉和S、P、As等元素含量增高,其上部地植被多出现异常生理生态特征。一般情况下,富含铜金元素岩体上,木本植物:未成年树一般生长旺盛,成年树多出现早衰现象;草本植物:喜铜植物如铜草、兰猪耳草多生长良好,尤其旱季更加明显。
全隐伏岩体中,铜金矿化作用往往出现于环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及其放射状、环状、弧状裂隙中,中心部分矿化以面状为主,边缘则以脉状为主(如石菉铜矿)。对铜金矿床而言,隐伏岩体中,各类岩体均有成矿可能,尤其隐伏岩体规模大而其原岩成分中金铜元素背景值高者,对同种规模同种岩性而言,一般其上部环形较大者,成矿的可能就更大。岩浆成分的差别对金铜矿床的形成也有差别,就吴川-四会地区而言,对铜金矿床较为有利者,多为中酸性侵入体,尤其钾化强烈岩石更明显。河台金矿、新洲九龙金矿、天堂铜矿、石菉铜矿、水南铜矿、陆仔铜矿、高基铜矿、钱排金矿均属此类。上述地区的隐伏岩体,均以小型为主,环形、弧形图像发育和交织放射状水系等。经钻探证实,此类环形构造反映的隐伏岩体埋深一般为10~30m,少数达50~70m,其岩体多为花岗岩,闪长岩类小岩株。当隐伏岩体上部为碳酸盐类岩石时,环形图像中心多表现为光谱反射率高,卫星图像上则表现为浅色图斑或环斑,当隐伏岩体上部的岩石为砂岩、页岩或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时,环形图像内光谱反射率则比周围低,呈现深色或暗色环形或环斑。
另一类隐伏岩体地表只露其中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则隐伏于地层岩石之下。其出现在沉积岩或浅变质岩区时,岩体出露部分明显切割或阻隔反映地层的层理影纹,而隐伏部分地层层理影纹仍保存完好,只呈现层理影纹模糊特征。这类隐伏岩体比较容易判译,其难点是判断隐伏部分的边缘界线及岩体的侧伏方向,其边缘界线可依据上覆地层影纹的变化加以确认,其侧伏方向则依据上覆地层岩石蚀变特征加以判认,例如天堂隐伏岩体,侧伏方向为南。依据岩体出露部分的成分与形态遥感特征,可以判定岩体的成分:环形构造内,光谱反射率高、色调较浅、弧形、核桃壳状影纹者,多为中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类侵入体;环形构造呈现暗色调,反映其光谱反射率较低、网状和网格状影纹、粗糙度低者,多反映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区内前者多见,而且以岩株、岩基为主,沿断裂亦见脉状体产出;而后者多以脉状体为主,当成面状产出时,多为筒状体。前者多与铜金钨多金属相关,后者多与铜金相关。
吴川-四会断裂带隐伏岩体与隐伏断裂的遥感解译主要是那些全隐伏的岩体与断裂,这些岩体与断裂在1∶50万遥感解译图上均以虚线表示。就解译结果而言,岩体多以小型中酸性岩株为主,而断裂则多以走向NE为特征,当然EW、NW向亦有出现。EW向隐伏断裂虽然不多,但其规模一般较大,对区域地质构造发育与铜金矿床分布具有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