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从什么开始入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0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09

学摄影的故事
我幼年在天津读小学时,便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见后非常高兴,专门买回一套《芥子园画谱》,供我临摹学习,这对我学习摄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0年,刚刚13岁时,在中学篮球队参加比赛时,体育教师用柯达116型方镜箱为我们球队拍照后,觉得很有意思,便萌发了学习摄影的念头。当即,我和另一位同学各买了一架柯达“鹰眼”牌6×9毫米画面的方镜箱,价格仅2.8元,并且购买相机一架,公司还另外赠送半年六期柯达摄影杂志,这种杂志每期出一个比赛题目(与今天的《大从摄影》杂志月赛相似),读者都可以参加。我首次将我拍摄的一幅夏日以蓝天浓云透出几缕阳光作背景,一株洋槐树作前景的*作寄到上海柯达公司参赛。出乎意料,此作竟获得比赛提名奖,并被该杂志选作刊头照,连续刊登数期。那时候,还不太时兴付稿费,就奖给我两卷柯达万利牌116型黑白胶卷作为奖品。自此以后,增添了我对摄影艺术的莫大兴趣。
迷上摄影之后,我又花了18元,买了一架德国富能大厂产的Brillant“百灵牌”6×6毫米画面的照相机。这种相机具有从F2.2-F9可调光圈,B、T-1/100秒快门速度的功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为了提高摄影技巧和水平,丰富摄影知识,除阅读柯达摄影杂志外,我还订购了《中国摄影》,以及1936年出版发行的《美国摄影年鉴》等摄影刊物,仔细阅读、钻研并效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摄影》杂志上,每期都选登有世界摄影名人作品,并附有原作创作谈,以及用光和构图的表现手不。无论对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工作者,都有一定裨益。
1936年春季,我在北平的旅游中,初次看到上海冠龙照相器材公司出版的《飞鹰》摄影杂志。上面绝大多数刊登的是“黑白影社”一些名家的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郎静山、吴中行、刘旭沧、金石声、卢施福等。读这些名家的作品,使我大开眼界。为我以后的摄影创作指点了迷津,并受益终身。
在天津时,无论寒冬盛夏,每星期天早晨,总要带上我的一位堂弟到海河畔或旧俄公园等地去寻觅拍摄对象。甚至连每星期天上午到弋登堂做礼拜后,列队回军营的英国驻军,同样也成了我拍摄的对象,追前赶后的抓拍了许许多多的镜头。校园中的活动、各类建筑设施,以及自己认为较有趣味的角落等,都是我创作的素材。至今还保存有部分资料片。
当我们毕业时,在校刊上除高、初中毕业生每人有一张个人小照和简短的评语外,编辑还特地将我所拍风景照、生活活动的作品选登了两上专题,以后,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离开了天津,迁到了湖北武汉。我在武汉进入了中华大学(校址在开昌粮道街)当了一名走读生。每天渡江来回两趟,在甲板上早迎旭日,晚送夕晕,江鸥翱翔,波光粼粼。两岸高楼相接,厂房连绵林立,*上都与北方大不一样,课余时间,与学友、弟兄们结伴到蛇山公园、珞珈山等地野餐、游玩、摄影创作,真可谓不亦乐乎!
在我20岁(1937年)生日时,祖母和其他长辈们给了一些钱,我正好给这些钱派上了用场。花了75元买了一架德国富能大厂产的Bessa“贝莎”F4.5、1/250秒带*装置的相机。它能拍8张和16张两种规格的照片。(眼相机同它的主人一样,几经磨难、遭劫,至今仍在使用)。
1937年,梅兰芳先生率团来武汉大舞台演出。父亲为了支持和满足我摄影创作的*,特给我买一一张第二排中间的座位票,便于拍摄。那场戏恰好是梅兰芳先生的压轴戏——《霸王别姬》。梅先生饰虞姬,刘连荣饰霸王。我因没有闪光灯,只好借助于舞台上强烈的灯光拍照。使用的胶卷是柯达ISO400,没有带脚架,只能将相机端在手中,以1/10秒和1/15秒的速度,拍摄了虞姬舞剑一段,当一曲“夜深沉”剑舞罢,双剑展开亮相时,所拍完的一卷片子,居然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后,专门从中挑选了一组送到相馆精工裱衬(十分可惜!这批照片,已毁于*之中)。此后,这架德制贝莎相机更加令我钟爱,并成为我摄影创作的忠实“伴侣”,直到如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仍在继续工作,儿孙两代数人学习摄影,都是由它作为起步的“阶梯”。
1938年,日寇快要打到武汉时,父亲让我带几位兄弟一道入川避难。到成都后,我便转入成都私立光华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读书。次年,我们迁进草堂附近的新校舍(今“光华村”)。校方指定课堂过道走廊地段一块橱窗内,准许各系的学生在其中发表论文专著等,于是,我和学校的一些摄影爱好者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和创作心得体会,在橱窗中展出。隔一段时间发一次,过往同学、老师们,都喜欢驻足观看,如此持续了一年,因战事紧张,滇缅公路*了,照相器材异常紧缺,我们的摄影橱窗便不能再继续办下去了,只好痛惜地结束了它的艺术使命。
在校学习期间,我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期,只身徒步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都江堰等风景名胜区去进行摄影创作,当年的作品,虽经战乱、*,仍然保留下一部分。
1940年离开学校后,分配到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以及康定等地工人长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刚由繁华的成都换到这穷山恶水的边远民族杂居地区工作、生活,的确有诸多不便,但摄影创作的*,却陡然上升,在城都读书时,曾见一位致力于拍摄西康省民族风情及风光名胜的摄影家庄学本。他的穿着和少数民族一样,他和康藏地区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犹如一家人,令我敬重他,羡慕他,总想效法他,深入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犭搞一些摄影创作。所以,当我一到康定,便想方设法地和藏胞、锅庄主人、喇嘛们交朋友。找机会到喇嘛寺和僧人们摆“龙门阵”(四川方言“聊天”),或上跑马山到藏胞的帐篷内,与他们一起喝酥油茶,吃粘粑。通过频繁的交往和接触,为他们拍照,同时,进行自己的摄影创作活动。
在西康省工作、生活的那一段时间,是我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段”,在那时,无论是陡峭的山峰、湍急的河流,以及那蓝天白云,藏胞们的生活、毡房、喇嘛寺等等,都是我的创作对象。为了摄影创作,我曾独身骑牦牛、徒步、乘滑杆(简易竹凉轿)翻越过二郎山、折多山、跑马山,油墨着大渡河、折多河、青衣江进行摄影创作。真是有苦有乐,其意无穷。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又先后辗转于南京、上海、开封、西安等地工作。所以以之处,看到祖国大好河山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后的满目疮痍,深感痛惜万分!同时,又为我们伟大祖国宽广的地域,秀美的景致和东西南北各擅特色,美不胜收,摄取不尽的创作题材而倍感自豪!
1948年春,开封前夕,我又购买了一架日本产玛米亚6型相机。谁料想,十多年之后,适逢三年困难时期,全家6口人生活窘迫,为了拯救全家人的性命,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只好忍痛托朋友将这架相机送到成都寄卖行卖了200百多元钱,买回几十斤红薯,救了全家的性命。
饱经抗战流离和内战颠簸之苦,前夕,我经陕西入川到广元,后到成都等地争气行工作。五十年代初期由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调到简阳县支行工作,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退休。在这后半生的工作学习中,参加过“干部下放农村劳动”、当过“资本家的孝子贤孙”、“牛鬼蛇神”、“洋奴才”等等,不尽的苦难接踵而来。虽然遭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终身矢志不渝的摄影创作却从未中止。
而今,本人已近80高龄,在儿孙的提议下,拟于近期在本地举办一次本人业余创作65年摄影展览,如展出得以成功,将为本人一生从事业余摄影创作打上一个圆圆的句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10

有了它:http://www.odo.com.cn/odomain/booklib/photobook/,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建议买个二手的机械胶片相机开始吧,摄影的乐趣开始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10

学美术的啊呵呵我也是哦.哦既然你是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的学习摄影知识,那你就不能从传统相机开始学习了啊.既然你只是 找素材出不过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啊.而且要求清晰这样才看的清楚啊,那你就要买个象素高的相机我认为象素不能底于600W,我推荐你买尼康D50有600W象素市场价套机不超过5500.因为里面有人像模式,风光模式,很适合那些没有摄影知识又想拍好照片的人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11

我从小学就开始学摄影了,很爱这一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11

凤凰相机 是老一辈的摄影爱好者,我们应该多向他学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