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0: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4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次卫星发射,这些年来,中国成功的发射卫星可太多了,就以中国最近发射的最重要的卫星来说,有天问一号、北斗组网、墨子号以及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高分十三号卫星是高轨光学遥感卫星等,可以说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肯定可以排在世界前列了,而且可以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全球能发射空间站的国家没有几个,拥有卫星定位系统的也没几个,拥有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国家更没几个,能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也没几个,而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
因为不清楚你说的再次成功是哪一次,所以在下面科普一下仅在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卫星都有哪些:2020年1月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成功。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
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发射成功。(又称“红旗一号-H9”),这是第16颗吉林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了NewSat7/8卫星、天启星座05低轨物联网卫星(人民一号)等3颗小卫星。2020年2月2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轨道,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2020年3月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这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20年3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二丙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本次任务搭载验证一子级剩余推进剂再入排放技术,持续提升落区安全性。此次是今年长二丙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29次航天飞行。
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2020年5月5日,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发射升空。新一代载人飞船已经成功入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任务。这次发射是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首飞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将在太空飞行一段时间(5月6日、5月8日)之后返回地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4
虽说美国是卫星方面的老大,但中国在不断的进步下也逐渐成为了卫星技术方面的老二,尤其是美国在航天这方面不断的排挤下,中国仍旧用实力证明强大的卫星技术,就连美国都开始想用中国卫星,可见我国卫星技术有多先进。
一、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这个卫星主要是用于为国民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10月12日凌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如今卫星已经顺利的进入了既定的轨道中运行,据新闻称,此次发射火箭主要是用于普查我国领土数据,农作物秋收产量预估,环境污染管控,天气情况预报和一些虫害防治等情况,目的就是为了让国民的经济发展更加方便,以方面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对于此次的发射情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主任称,预计到2021年3月份左右,他们还将把嫦娥五号再次发射到太空,按照目前的计划,到那时西昌发射中心没半个月将发射一个卫星火箭,发射密度将是之前的N多倍,能力也将临近结点,会处于非常饱和的状态。
二、卫星发达的美国如今都要向中国租借卫星,由此可见中国卫星技术不可小觑。当年中国想要借助国际的卫星技术进行研发,美国算是其中比较排挤的,还在2011年公布了“沃尔夫条款”,大概意思就是让NASA停止和中国的合作,到了如今美国却主动的打破了这一禁令,提出要使用中国的卫星,在2016年,美国曾经以研发资金等问题提出拿七千万美金向中国租用卫星。
虽说这事儿最终不了了之,但也算是侧面证实了中国在卫星方面的势力,美国愿意自己打脸来租用中国卫星除了便宜之外估计也是很认可中国的技术,否则这么抠的国家怎么会拿出钱来求租赁呢!
最后:中国人就是有一种韧劲儿,你越觉得我们不行,我们偏要弄出个样儿来打对方的脸,不知道如今的美国是否“脸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5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无论是火箭还是人造卫星的数量都不断增加。但是我认为这与世界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6
能排进世界前列了。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非常成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0:06
肯定可以。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科研水平节节攀升,排进世界前列那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