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3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53
劳动合同不适用《民法典》,调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1.通说认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不同于民法的一个法律部门,两个部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
劳动法是主要调整关于劳动关系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关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合同虽然签约主体在签约时地位平等,但形成劳动关系后,双方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民法典中的各个合同,合同主体地位是平等的。
《民法典》中列举了那么多有名合同,比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社会生活中非常常用的合同,但没有列举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劳动合同,可见立法者并未将劳动合同纳入民法调整范畴。
2.如何理解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有关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规定,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这里规定的是用人单位的侵权责任问题,因用人单位是一个法人,其具体的民事行为是通过具体的自然人实施的。因此,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也必定是通过具体自然人来实施的。这个规定是为了防止用人单位以该员工未经过公司授权等理由逃避责任。第三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地位是地位平等的民事关系。
那么如何理解“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劳动合同关系范畴外,可以形成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劳动合同关系范畴内,受劳动合同法调整,是一种劳动关系。
劳动者在工作中侵犯第三*利,此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劳动者行为侵犯第三*益的问题,可以认为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适用侵权责任,用人单位可以直接以民法典为依据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劳动者的行为也可以认为是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以劳动合同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依据,依法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
也就是说,劳动者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侵犯第三*益时,因双方法律关系的双重性,涉及到请求权竞合,用人单位可以侵权责任为依据,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也可以以劳动合同为依据要求赔偿损失。
3.如何理解最新的《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的制定依据列明了《民法典》的问题。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开头写道“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该解释出台后,有人认为该司法解释表明劳动合同今后受民法调整。
但是,我国的立法权属于全国*及其常委会,其他任何机构包括最高人民*均不能改变立法部门的划分及立法的基本框架。只要立法部门没有发声,劳动合同法不属于民法的一部分,劳动合同不受民法典调整
总之,我国立法部门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单法,也没有将劳动合同纳入《民法典》之中,而且对劳动争议专门设置了不同于普通民事关系的劳动仲裁制度。所以,劳动合同不受民法典调整应是确定的。至于《民法典》中关于劳动侵权的问题,可以认为是一个劳动关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劳动关系属于合同关系(并非民事合同),侵权责任则属于民事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53
适合,有特别严肃的规定,千万不能出现劳动侵权的行为,一旦出现了这样情况,就要予以法律处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54
劳动合同也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民法典对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是相互补充的,没有冲突。相关的条款都是规定的劳动者的范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54
劳动合同还是比较适用于民法典的。就是对劳动侵权的一些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并且进行了明示,也对劳动法进行了一些提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55
特别适合,一旦出现了劳动侵权行为,会受到严格的法律处罚,一定要尊重人身自由,每个人都享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