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视力模糊吃什么药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1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7:22

眼睛干涩看东西模糊一般考虑及时眼睛疲劳导致的。一般可通过补充以下营养来缓解:
1、花青素 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约是维生素E的50倍。研究证明,花青素能强化微血管弹性,促进微血管血液循环,维系正常眼球压力,消除眼睛肌肉疲劳、水肿,改善血管型黑眼圈;能活化和加速视紫质的再生,促进视觉敏锐度,改善夜盲症;能有效抑制破坏眼部细胞的酶;能使视网膜适应光线的变化,提高眼睛在暗处的辨识力,更能保护眼睛少受自由基的伤害,预防眼部退化性疾病产生。
2、前花青素 它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素。现有研究证明,前花青素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有效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0倍。与其他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前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视神经系统。服用后20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前花青素的主要作用是软化毛细血管,消除眼睛疲劳,改善视力。此外还能够辅助治疗近视、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
3、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我们日常饮食当中,食物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种类高达50多种,但只有叶黄素及玉米黄素会聚积在视网膜上的黄斑部,故又称为黄斑色素。视网膜及黄斑部负责感受影像、精细视觉与清晰度,日常辨别色彩、阅读识字等都需要它,如果黄斑部及视网膜长期缺乏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就会影响视力;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失明。
4、虾青素 虾青素,是从河螯虾外壳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增强细胞再生能力,维持机体平衡和减少衰老细胞的堆积,从而保护皮肤健康,促进毛发生长,抗衰老,缓解运动疲劳,增强活力。虾青素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能有效地防止视网膜的氧化和感光细胞的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大脑,也能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以外,还能防紫外线辐射,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而乐睛视力营养素就富含以上成分,是专门为孩子研发,最适合孩子的视力营养素。
5、多吃含硒食物:眼球活动时的肌肉收缩、瞳孔的扩大和缩小等均需硒的介入,如长期缺硒会发生视力下降和白内障、视网膜病、夜盲症等。因此,日常膳食中应注意硒的补充,含硒较高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玉米、洋葱、大蒜、牡蛎、海鱼等。
6、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直接参与视网膜内视紫红质的形成,若缺乏维生素A易引起干眼病。平时应多食用动物肝脏、牛羊奶、蛋黄及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主要有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及绿色蔬菜等。
7、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缺乏此种维生素易出现眼球震颤、视觉迟钝症状。食用小麦、玉米、鱼、肉类,即可补充维生素B1。
8、多摄入含维生素B2的食物:缺乏维生素B2易出现流泪、眼睛痉挛症状。该种维生素较多存在于奶、蛋、肉、肝肾脏、扁豆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8:40

眼睛干涩一般和近视无关,主要还是可能为由于用眼过度或熬夜引起的。眼睛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分泌不足会引起眼睛干涩,长期存在就会形成干眼症。最好是到医院眼科进行泪液分泌检查及裂隙灯角膜检查等明显,对应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睛干涩,同时需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如果存在角膜磨损,最好是配合使用贝复舒滴眼液促进修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0:15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睛干涩、灼热均属于多发表现,起因与卫生差、用眼过度或是眼部疾病有关,发病后影响到眼部健康,如发病时间较长,还会累及到眼部视力,甚至会波及到生活。当眼睛出现干涩不适症状时需考虑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调理可控制病情发展,

1、杞菊地黄丸属于口服的中成药,其成分包括菊花、熟地黄、枸杞子、酒萸肉等,用药后可改善眼部灼热、干涩以及疼痛等不适的表现,从而帮助眼部健康恢复。本品的性状为黑褐色的小蜜丸,需遵医嘱口服本品,每天用药两次,但对于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治疗。

2、明目地黄丸能够改善眼睛干涩、灼热以及眼红等表现,这是一种口服的中成药,药物成分有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等,正确用药可起到滋肾、养肝以及明目的疗效。患者需按规定口服本品,一般情况下每天用药两次,用药后注意眼部卫生,还要养成较好的用眼习惯。

3、石斛明目丸的成分包括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等,用药后可起到平肝清热、滋肾明目的疗效,及早用药可减轻灼热、干涩等不适的表现。每位患者需按时按量口服用药,一般情况下一日服用两次,治疗期间注意眼部卫生,还要控制好日常饮食,减少刺激性严重的食物。

关于眼睛干涩灼热感的治疗药物就是以上三种,所有人要关注眼部健康,需小心疼痛、灼热等症状的出现,一旦发病应当积极用药治疗,还应当遵循相关原则。每位患者要注意患眼卫生,不宜疲劳用眼,还要注意均衡病发期间的饮食,避免所有油腻性的食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