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三日”这个成语怎么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9:06

绕梁三日出自战国早期·列子所著的《列子》卷五〈汤问篇〉,具体内容如下:

《列子》卷五〈汤问篇〉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列子》卷五〈汤问篇〉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完全学到手,自以为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也不制止,还在郊外的大路口为他饯行,并打着节拍唱着悲伤的歌曲,声音振动了树林,回响挡住了行云。

薛谭这才认错并请求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秦青曾对他的朋友说:“过去韩娥往东到齐国去,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便依靠卖唱来维持生活。

她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声音还在屋梁间回荡,三天没有停止,周围的人还以为她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馆时,旅馆里的人侮辱了她。

于是韩娥拖长了声音悲哀地哭泣,周围一里以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随之悲哀忧愁,相对流泪,三天没有吃饭。

旅馆里的人急忙追赶她,向她赔情道歉,韩娥回来后,又拖长了声音长时间地唱歌,周围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欢喜雀跃地拍着手跳起舞来,谁也不能自己停下来,都忘记了刚才的悲哀。然后给她很多钱财送她回家去。

所以雍门附近的人直到现在还喜欢唱歌和悲哭,那是在模仿韩娥留下来的声音啊!”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列子死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汉人在此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订而成八篇之数,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

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

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古代张湛曾说“往往与佛经相参”,隐晦的指出佛经受列子影响。而杨伯峻〈辨伪文字辑略〉引朱熹言:“又观其言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书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之所由出也。

他若此类甚众,聊记一二于此,可见剽掠之端云。”如此断章取义就如同柳宗元与清民疑古派的质疑,列子伪书说是从唐代柳宗元辩列子发端,而实际柳氏也并未断言列子为伪。只是对其中几点略有疑问。却引来了后代不少极端化的呼应,遂积非成是。

然而朱熹的意见是以为佛书剽窃《列子》,在《语类》中说得更为明白:今看《圆觉》云四大各散,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是窃《列子》骨骸反其根,精神入其门,我尚何存语。

作者简介: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9:07

“绕梁三日出自战国列子《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白话释义: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围,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身边带的 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走了。但听过她 歌的人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

成语解释: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扩展资料

近义词:言犹在耳、绕梁之音

1、言犹在耳

读音:yán yóu zài ěr

解释: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白话释义:今天你虽然回去了,但是说的话还在耳边。

2、绕梁之音

读音:rào liáng zhī yīn

解释: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

出处:晋陆机《演连珠》:“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白话释义:绕梁之音其实是缠绕在琴弦上的思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9:07

典故: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上述故事,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韩娥当时歌唱演出的地点雍门,不在齐国的国都,而在秦国的国都(今陕西咸阳);并认为韩娥在雍门演唱的事,是在她去齐国之前,不是在到了齐国之后,是因为她要到齐国去,缺乏路费,于是演唱筹款。后来有人还因此给韩娥的姓名添一“秦”字而称为韩秦娥。(元人“燕南芝庵”《论曲》:“古善唱者五人:秦青、薛谭、韩秦娥、沈右之、李存符。”)
  后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造句:听完他的小提琴演奏,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古文: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读音yu四声,卖)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悦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