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3:59
(1)熔化不均产生的条纹玻璃在熔化过程中,通过“均化”阶段的作用,使熔体内各部分互相扩散,消除不均性。若是均化进行得不够完善,玻璃体中必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一性。与此有关的因素如配合料均匀度、粉料飞扬、碎玻璃的使用情况和用量等问题。
熔制制度的稳定对于条纹和节瘤的产生关系十分密切。当熔制温度不稳定时,破坏了均化的温度制度,同时也引起冻凝区的玻璃液参加液流,导致条纹和节瘤的出现。
还有一个对玻璃中条纹有影响的因素是窑内气体。已经知道,玻璃的表面张力受窑内气体影响甚大,同一种玻璃,受还原性气体作用后,它的表面张力要比受氧化性气体作用时提高20%。当处于平衡的玻璃液面受到还原性的炉气作用时,熔体表面张力增加,表面撕裂,表面张力比较小的内部熔体推到表面上来,这一过程继续进行到玻璃熔体全部被还原为止。这种现象说明了窑内气体(还原性气体)可以促使玻璃液翻动,由此可见窑内气体对玻璃均匀性所产生的影响。对于由氧化还原作用而着色的含硫酸盐玻璃,窑内气体就可能对它产生着色(棕*)条纹。
在生产实际中,熔制不均匀引起的条纹和节瘤往往是富含二氧化硅,而且在玻璃中比较分散。一般澄清良好的玻璃,均化也良好,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在无一次气泡的玻璃中,由于熔制不均匀而产生的条纹极少。工厂中大量出现的熔制不均匀而产生的条纹,都伴随有一次气泡和熔制不良引起的结石。
(2)碹滴产生的条纹综前所述,碹滴滴人或流入玻璃体中,由于其化学组成和主体玻璃显然不同,也将形成条纹和节瘤。窑碹和胸墙部位的硅砖受蚀后形成的玻璃滴,属于富二氧化硅质的。坩埚壁耐火材料被侵蚀后形成的玻璃滴属于富氧化铝质的。这两种玻璃滴的黏度都很大,在玻璃熔体中扩散很慢,往往来不及溶解,形成了条纹和节瘤。
(3)耐火材料被侵蚀产生的条纹这种条纹和节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玻璃熔体侵蚀耐火材料,被破坏的部分可能以结晶状态落人玻璃体内形成结石。也可能形成玻璃态物质溶解在玻璃体内,使玻璃熔体中增加了提高黏度和表面张力的组分,所以形成条纹。沿池壁大砖和坩埚壁处出现的严重不均匀性玻璃体,一般形成富氧化铝质条纹。
对于侵蚀性强的玻璃,这种侵蚀产生的条纹几乎是无法防止的,有时为了促进玻璃的均化而提高温度,但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也增加了,以致玻璃中条纹更多。相反要是降低温度,则均化困难。因此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特别是水平砖缝容易受蚀,垂直砖缝也易使碱分渗入。通常在坩埚底部先搪一层碎玻璃熔体,使含碱组分不与耐火材料直接接触。遵守制定的温度制度,避免温度过程等也是防止和消除玻璃中条纹节瘤的重要因素。
(4)结石熔化产生的条纹和节瘤的产生有时由结石而来,因为结石在玻璃体中受玻璃熔体的作用,逐渐以不同的速度溶解,当结石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和在高温停留一定时间后,就可以消失。结石溶解后的玻璃体与主体玻璃仍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形成节瘤或条纹。结石熔化后在它的周围形成溶液环,有时这种溶液环形成包裹状,若为黏土质耐火材料结石,可以从包裹中引出富含氧化铝的条纹,拖有长尾巴,结石本身留在包裹中有时也钻出包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