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怎样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2: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2:55

犯罪嫌疑人的既定犯罪事实清楚是法理上犯罪嫌疑人主观上供认不讳和客观上有足够犯罪证据支撑犯罪事实的结合和统一。犯罪事实是以证据来说明和解释的,没有足够客观证据的犯罪事实不能用清楚一词来定性,有足够主客观证据为载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刑事犯罪的。

一、在押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怎样理解?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不是一个纯主观或者纯客观的证明标准,而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证明标准。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就是要求裁判者根据确实充分的证据达到主观上对犯罪事实认识清楚,从而实现诉讼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统一。在主要事实、关键证据上坚持结论的唯一性,对于人民准确认定犯罪事实,最大限度地避免错案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具体证明要求有哪些?

1、立案阶段的证明标准

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仅限于两点:第一,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认为”是主观对客观的判断,而不是确实有犯罪事实发生;第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明标准

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第二,要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第三,有证据证明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的必要的。

3、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驳回起诉、宣告无罪的证明要求。第一、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第二、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第三、证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第四、证明被追诉对象虽已犯罪,但具有刑诉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4、侦查终结、提起公诉、有罪判决的证明要求。

机关侦查终结移送人民审查起诉的决定、人民提起公诉的决定以及人民的有罪判决,对这些判决、决定的证明要求应当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为了防范刑事案件中各种错案的发生概率,我国法理上和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都特别强调证据的多样论证和逻辑的全面性。对犯罪事实清楚的运用也是慎之又慎的,只有具备和具有了全面和足够说服力的证据,才能认定为犯罪事实清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