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0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09:05
息县,位于黄淮流域南缘,方言属北方方言,融合了部分吴楚方言特点,总体上是江淮次方言的一种。随着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普通话在公务、商务和汇演中的使用逐渐普及,但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在息县方言中,有许多特殊词汇。例如,提到“坡儿”,指的是坐的地方,可以是椅凳;“接下壳子”意味着多嘴惹人烦;“绝窝头”则是自嘲没子老人。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克饭”指的是吃饭,“荷包蛋”则是指水煮去壳的整生鸡蛋。在称谓上,父亲被称为“大”,岳父和岳母则有“老干爷”和“老干娘”的称呼。此外,息县方言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动作行为表达,如“嗯”表示肯定,而“送灯”则是指大年三十晚上或正月十月晚上去租坟祭奠租宗的习俗。
息县的节俗丰富多彩。春节,作为农历正月初一,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在春节期间给长辈拜年。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为元宵节,是人们特别重视的传统节日,有“十五大似年”的说法。人们习惯在天黑之前就吃“午饭”,标志着过节的开始,随后的三天,人们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如门前挂灯笼、大集镇放焰火、玩龙舞狮等,直到深夜方散。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初,公历4月5日前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春耕农时季节,稻区开始泡稻种。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家门口插几条嫩柳枝,以柳叶的风俗。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午节,家家户户会包三角形粽子,插艾、点燃菖薄驱虫,饮雄黄酒以纪念屈原。乞节在农历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夜晚姑娘们会遥看牛郎、织女星,暗自祈祷,希望选配理想伴侣。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赏月的好时机,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吃月饼、鲜果、焦馍,赏明月、喝佳酿,并趁着月光到田野摸秋。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古代过此节形式多样,如登高泛萸、酿菊花酒、作糕点敬老师等。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八日,家家户户会做腊八粥,腊八又是出嫁迎娶的好日子。小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主要为祭灶神,为其送行,人们会杀掉启明老公鸡,更换新灶历,烧掉旧历,寓意迎接美好的新年。大年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称除夕,是全年最为隆重的节日,进入腊月开始准备过年的吃穿用物,进行“办年货”,打扫室内外,寓意“除旧岁”,城镇店铺货物齐全,农民将农副、土特产品带到集市销售,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息县的礼仪文化丰富多彩。拜年礼自古以来盛行,春节期间互相往来,尊长隆师,称为“拜年”。婚礼礼仪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新式,结婚需持双方身份证到民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婚礼有主婚人、证婚人讲话,新婚夫妇给与会同志鞠躬,受拜者必回拜,晚辈行拜年礼为“叩头”,平辈相拜礼为“作揖”,现代拜年均改为握手问好。过春节时,长辈给晚辈尤其是儿童馈以压岁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儿童馈以重金的现象逐渐增多,但容易造成浪费和不文明,影响儿童成长。
息县的礼仪文化还包括生育喜庆之礼、建宅乔迁喜庆之礼等。生育喜庆时,亲友送礼贺喜,主人设宴招待,所送礼品多为油条、馓子、鸡蛋、母鸡、红糖及小孩衣物,现多为送钱。妇女生育休假一般为一个月,称为“坐月子”,一月后称为“满月”。建宅乔迁时,亲友会提肉掂酒前来祝贺,现在多为送钱。开业、考取中专大学、参军入伍、转正进级、升官提拔、选送出国等喜庆时,亲朋好友会馈赠礼品或钱至家祝贺,但此类馈赠送礼相互攀比,礼金越来越重,已造成日常开支的重要负担,有些人因此负债。
丧礼方面,息县城区全部实行火葬,农村地区及国家允许的地区仍以土葬为主。家里有丧事时,首先请持事者共商安葬事宜,通常停丧三日,亲朋前来治丧。火化后,将骨灰盒葬入墓穴,后设丧宴致谢。随着时间的推移,息县的礼仪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依然得以传承。
息县 2006年来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荣获“中国第二届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县”。 濮公首阳洞修仙的传说,成就了苏东坡笔下“东南第一峰”美誉的濮公山;两岸稻菽遍野,河中鲫鲤竞逗,述说着淮河两岸的千年富饶。传承一方文明,哺育一地百姓,这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县”之美誉的息县。